第04版:视觉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10月1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治项目显成效 居民收获幸福感

志愿者为社区居民服务
居民区编织队日常活动
儒林居民区的楼组绿化
亲子活动现场
435弄居委开展厨艺大比拼
社区老人向青年志愿者咨询心理健康
青云路605弄楼道涂鸦
志愿者为社区老人办生日会

记者 朱杰 整理

2017年12月初,宝山路街道“社区营造基金”获评2017年静安区社区治理十大创新项目。2016年伊始,街道本着“‘营’居民之心,‘造’温暖社区”的初衷,正式启动了社区营造项目。两年来,社区营造项目已覆盖全部19个居民区,各居民区因地制宜,项目开展得有声有色、各有所长。为了让居民更好地了解社区营造项目,本报特别开设“行走社区”栏目,为大家逐一介绍各居民区的亮点,本期内容呈现的是儒林居民区和435弄居民区的社区营造项目。

儒林居民区:

小区环境共治理 邻里感情心连心

儒林居民区南临永兴路,西接宝山路,北到交通路,东至会文路,占地面积约0.52平方公里,是辖区内地域最大、居民人数最多的居民区。居民区既有高档商品住宅,又有小户办公房、公房,住宅结构复杂。居民文化程度、收入分配差异大,管理难度较大。儒林居委会在2017年申报实施了“绿色东新”、“幸福新亚”两个社区营造项目,加强了小区居民的互动交流,推动了幸福楼组创建,深化了社区居民自治。

居民齐上阵 小区变美丽

小区楼道环境的“脏乱差”一直是社区管理的顽疾,为此,儒林居委号召居民积极开展“幸福楼组‘自创绿色’”活动。大家购置花架、盆栽、相框和金属支架等材料,将楼道环境进行了装饰美化,楼道环境也焕然一新。开展美化楼道的活动,不仅增强了居民爱护环境的意识,还让他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丽风景线。

小区尽管没有分类齐全的垃圾房,但居民在倒垃圾时还是养成了垃圾要分类的生活习惯。一年时间来,居委会和志愿者在居民区开展“垃圾分类造福环境”活动,并设立了自治管理机制,由居民自愿参加。随着活动的陆续开展,参加活动的居民人数不断增加,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前期由居民上门发放传单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后期再由志愿者组织居民代表参观有机垃圾填埋场,直观感受垃圾分类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

塑料袋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由于使用普遍且难于降解处理,随意丢弃塑料袋的行为会给城市环境造成很大负担。居委会号召居民开展“菜篮子大比拼”活动,鼓励大家买菜不用塑料袋而改用可重复利用的环保袋,居民们用实际行动为城市环境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邻里真感情 幸福一家亲

小区里居住着许多年轻妈妈,可她们彼此互不相识,与其他居民的互动和沟通也很少。为了拉近邻里之间的距离,居委会特意安排了“大手牵小手”活动,鼓励年轻妈妈们增强自信、走出各自的小家庭,融入社区大家庭,分享育儿经验。活动使大家聚到了一起,收获友情的同时,也收获了满满的快乐和幸福。

为了丰富小区居民的闲暇时光,增加居民之间的凝聚力,居委会开展了“编织幸福”活动。活动期间,大家互相分享编织技巧和经验,一件件漂亮的手工毛衣从大家手中脱颖而出,顿时觉得成就感爆棚。

为了让居民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更好地融入生活,居委会号召大家开展“烧出幸福”厨艺比拼大赛。为了融洽小区居民的婆媳关系,活动还专门设立了婆媳团队赛。大家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品尝到不少美味菜肴。

随着儒林居民区社区营造项目的深入开展,不仅增加了居民之间的互动交流,也让居民主动参与到社区自治中,融洽了居民关系、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提升了居民的文化修养,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435弄居民区:

“彩虹桥”连接你我 “爱驻夕阳”暖人心

435弄居民区南起青云路,北至中山北路,西临西藏北路,东到宝昌路,总面积35903平方米。居民区住房由私房、售后公房、商品房等组成,人口老龄化严重。为了唤醒居民对社区、楼组的感情,拉近邻里关系,435弄居委会在2016年社区营造项目的基础上,于2017年启动了“彩虹桥”和“爱驻夕阳”项目。

居民区里的外来人口比例不小,有不少家庭都是外来媳妇。对此,435弄居委会将自治项目取名为“彩虹桥”,以各式各样的互动活动,让外来人口增强对社区的熟悉度和亲切感。通过让外来媳妇展示她们的烹饪手艺,把平时没说过几句话的邻居,用“舌尖上的邻里情”联系起来,大家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品尝菜肴,拉近了邻里关系。

以前,青云路605弄的墙面曾布满了黑图章、黑广告。小区的楼道由社区居民自己做主,通过居民们的热烈讨论,大家决定采用涂鸦的方式彻底根治墙上的小广告。小到幼儿园的小朋友,大到小学五年级的小学生,所有的涂鸦都是由605弄的孩子和居民共同完成。大家用实际行动美化了自己的居住环境。

社区老人一直都是志愿者所牵挂的对象,每当节假日来临之际,志愿者们纷纷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陪伴社区老人度过快乐时光,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区大家庭的亲情和温暖,传递社会的关怀与爱心。

退休在家的老人也渴望被关怀和与他人沟通。为了解决社区老年实际的生活需求,435弄居民区举办了以“让心灵呼吸”为主题的心理健康咨询活动。通过把老人组织起来,发动青年教师、青年医务工作者、中小学生、社工等志愿者,与老人们进行交流,为他们解闷。此次活动增加了空巢老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拓展了老人的社交网络,使他们更主动地融入到集体活动中,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自社区营造项目开展以来,原来堆满杂物的楼道,变成了各具特色的宣传墙;曾经独来独往的老人,有了自己的社交小圈子……正是由于社区营造项目的推动,居民们认识到了生活环境改造的力量,从而吸引了更多人加入进来。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