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红色宝山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5月0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年宝山路 三曾里遗址

记者 朱杰 整理

1923年7月,中共中央执行委员王荷波来到上海,为中共中央局寻找办公地点,他在公兴路与香山路口,找到了一处名叫三曾里的石库门楼房租了下来。不久,毛泽东和夫人杨开慧、蔡和森和夫人向警予、罗章龙等都住了进来。于是,小小的三曾里便成为了“红色静安”的肇兴之地。

党中央最高领导在三曾里以贯彻落实中共三大制定的方针为宗旨,制定了一系列推动国共合作、促进党的自身建设、加强国民革命运动等方针的中央文件30多份,也在党的理论刊物《向导》周刊上发表了理论文章200多篇。为贯彻党的三大制定的统一战线方针,党中央领导进行了积极的革命实践活动。在三曾里的一年多,毛泽东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努力之下,国共合作取得了重大成绩,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也得到了重大发展。

希望广大学生和社区居民能通过本画册,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在特殊环境之下坚定地领导中国人民开展中国革命斗争,从而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继承中共领导的遗志,以实际行动为打造“美丽宝山,幸福家园”做出贡献。

【宝山路的前世今生】

宝山路有100多年的历史,本报专辟“宝山路前世今生”栏目板块,以手绘连环画形式,让你更了解、熟识朝夕相处的家园。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做出的贡献,宝山路街道特邀了新生代连环画家张晓伟,并带领静安区闸北第三中心小学学生以及阳光之家的学生,执笔完成了80幅连环画的创作,再现了三曾里中共中央局迁沪、群英聚会三曾里、毛泽东与三曾里等历史轨迹。从本期第365幅连环画开始,将向大家展示三曾里的光辉历程。

365

上海闸北地区历史悠久。早在清代康熙年间,这里就修建了一座老水闸,雍正年间又建了一座新水闸。嘉庆年间,因吴淞江上船来船往,贸易兴旺,在老闸和新闸周围形成了两个市集。上海开埠以后,新老水闸北面也开始发展,闸北的名称就是从那时形成的。

366

闸北房屋密集,大街小巷纵横交错,其中有个里弄只有3个门牌,人们叫它三曾里。此地属于中国人管辖地界,距闸北火车站约两里地远,周围还有几十家缫丝厂和一些手工业工厂。三曾里既地势隐蔽又交通方便。

367

1923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之后,中央局机关就搬迁到这里,一直到第二年6月。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中央局机关做了很多重要工作,如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推动国共合作、加强组织建设等等,成绩斐然。

368

20世纪50年代,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寻找中央局机关的确切位置未果。60年代,据罗章龙等一些老同志的回忆,当年的中央局机关就在三曾里的石库门里弄。到了70年代,一张20世纪20年代的闸北地形图被找到了。

369

作为当年在这里居住过、又写过《椿园载记》(第十九章第五节《三曾里三户楼》)的老人,罗章龙当即在地图上指认出中共三大后中央局办公地——现静安区公兴路与香山路交叉处的三曾里。

370

当年的建筑已在战争中烧毁。后来,在原址上又建起了棚户简屋。三曾里的具体位置就在临山路202号至204号之间。20世纪90年代初,这里已改建成了象山小区居民新村。

371

俄国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带进中国,在列宁领导下的共产国际也于1920年派代表来中国,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与李大钊、陈独秀商谈,筹备在中国建立党组织。同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名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372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召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了。

373

1922年7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公共租界成都路辅德里625号举行,这次大会确定了党的最高纲领。会议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的决议案》正式加入共产国际。

374

同年8月,马林受共产国际委派来到中国,出席月底在杭州西湖畔举行的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与会的人员对是否可以实行国共两党合作进行了激烈的讨论。11月,陈独秀等出席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时,表明了共产党员将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375

这年6月,广州军政府陆军部长陈炯明武装叛乱,孙中山被迫乘永丰舰离穗赴沪。8月,陈独秀、李大钊、马林与孙中山一起就国共合作等多次会谈,孙中山同意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两党实行党内合作。

376

同年10月,国共合作初见成果:一所新型学校上海大学在青云里成立,国民党人于右任为校长,该校宗旨是培养革命人才。共产党人邓中夏、瞿秋白、蔡和森、恽代英、张太雷等均在这所学校任职、任教。

377

1923年元月,孙中山发表了旨在“革命要依靠民众”、“修改不平等条约”等内容的《中国国民党宣言》。也就是在这时候,苏联政府代表越飞来到上海与孙中山会晤,双方就联俄、联共等问题展开商讨。

378

1923年5月,中共中央局迁往广州,决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6月,陈独秀在春园主持了中共三大预备会议,中央执行委员人选、中共三大各项决议案的起草等问题是大家讨论的内容。马林转达了共产国际对于国共合作的意见,并针对国际形势作了报告。

379

同年6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恤孤院后街31号召开。陈独秀主持大会,并代表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作了工作报告。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以及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