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明创建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7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建文明静安 共享美丽宝山

创全复评有你有我 宝山路街道在行动

沿街投放的垃圾桶
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大厅
街道房管办组织物业开展整治工作
包运大厦志愿者团队合影

□记者 朱杰 综合报道

宝山路街道作为静安区14个街(镇)的一份子,创建复评工作水准直接关系着静安的城市形象,也关系着全街道百姓的福祉,对于建设高端、宜居、和谐的宝山新社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宝山路街道高度重视创全复评工作,抓落实、补短板、稳推进,街道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在社区环境、社区治理和为民服务上持续优化提升。在本期栏目里,居民朋友们可以从街道绿化市容所、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房管办以及包运大厦志愿者团队四个方面,感受宝山路街道在迎接创全复评工作的气氛,感受宝山社区居民用实际行动迎接创全复评的决心和信心。

倡议书

居民朋友们:

大家好!

2019年是静安区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复评的第二年,也是创建提升的关键年。按照静安区“城区文明指数、综合实力上要走在全市前列、成为示范”的高目标要求,宝山路街道高度重视,主动把创全指标要求融入街道各项工作的推进中,全力保障创全复评工作落实到位。同时,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是庞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在此,谨向全社区居民发出如下倡议:

营造创建氛围,做文明出行的宣传者。宝山是我家,文明靠大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尚社会公德,善做好人好事;崇尚职业道德,争相爱岗敬业;崇尚家庭美德,注重家风家教;崇尚个人品德,提升自身修养。争当遵德守礼的宝山标兵,争做文明出行的宣传卫士。

遵守交通秩序,做文明风尚的传播者。同为行车人,相见礼为先。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到不乱闯红灯、不乱穿马路、不乱停乱放、不占道行驶、不抢行插队、不翻越护栏、不破坏共享单车。用文明的方式影响他人,用文明行为感召他人。

维护公共环境,做文明素养的引导者。素养始于心,文明践于行。从自身做起,公共场所讲文明,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不损坏公物,不大声喧哗,不在禁烟场所吸烟。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努力提高文明素养。

参与公益活动,做志愿服务的示范者。寻文明足迹,扬志愿精神。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积极加入“市民巡访团”,随手、随时、随地监督和劝导各种不文明行为。奉献个人绵薄之力,汇聚城市文明洪流。

文明宝山因你我而美好,创全复评因你我而精彩。今天我们为创建文明城区而努力,明天我们将为荣膺文明城市而自豪。所以,我们要迅速行动起来,把满腔的热情化为具体的行动,携手同行,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复评作出自己的贡献!

文明素养引导者

沿街设桶定时定点 收获良好成效

街道绿化市容所解决沿街投放垃圾难题

随着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垃圾分类已然成为近期上海市民的热议话题。目前,街道绿化市容所对辖区内75个小区的垃圾厢房进行了统一配置,配备四分类垃圾桶,张贴垃圾分类宣传海报。对垃圾厢房不完善的小区,街道绿化市容所也协调了小区物业、业委会,创造条件开辟垃圾厢房方便居民投放。

此外,辖区内有些老旧地块因受客观条件所限,本身就没有垃圾厢房。以往这些小区的居民都是将垃圾投放在沿街的垃圾投放箱里。2016年,街道绿化市容所在辖区沿街的22处安装了42只铁皮垃圾投放箱,此后又对垃圾厢房进行了更换。如芷江中路660弄至678弄沿线小区的街面上,此前就常设8只垃圾投放箱,每天环卫工人需要更换3、4次,居民日常投放垃圾量非常大。

为了让居民养成定时定点投放垃圾的习惯。今年6月,街道绿化市容所做出了大胆尝试,将辖区内沿街面的22处垃圾投放箱按步骤拆除,并在辖区内设立18处设桶投放点,引导居民投放垃圾。

每个点位的投放时间则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街道绿化市容所在前期也做了大量的居民意见征询工作,针对垃圾投放量大的区域,设立一天三个投放时间段,其余点位则设为常规的早晚两个时间段。如芷江中路363弄,原先的垃圾投放点是在小区外面的沿街马路,现将垃圾桶设在门卫室旁的自行车棚,每天设三个时间段供居民投放垃圾,分别是早上7点半至8点半,中午12点至下午1点,晚上6点半至7点半。

相比已经具备垃圾厢房的小区,沿街设桶更需要居民的配合。对此,街道绿化市容所也加大了人员的投入力度,每处沿街设桶投放点每天都有专人值班,从早上7点至晚上10点施行两班轮换制,全天候指导、监督居民正确投放垃圾,力争街面不留一袋垃圾。如果居民对如何正确分类垃圾还有疑惑,每个投放点位上还有专人分发垃圾分类小册子,册子内页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罗列了生活中的常见垃圾,一目了然、简单易懂。

一到投放时间,街道绿化市容所派专人将四分类垃圾桶在18处投放点摆放到位。投放时间结束后,由环卫工人将垃圾桶运至宝通路100号进行集中处理。在非投放时间,每处沿街投放点还停有一辆环卫小车,车上放着四分类垃圾桶,方便错过时间的居民投放垃圾,环卫小车停留的状态将持续到今年8月。原街道绿化市容所所长姜惠表示,经过1个月的过渡期,当前沿街设桶的情况达到了预期效果,绝大多数居民非常配合,已经养成了定时定点投放垃圾的习惯。

如今,宝山社区大约有1400多户沿街商铺,其中大部分是以餐饮小店为主。为了规范沿街商铺投放垃圾的行为习惯,街道绿化市容所在前期做了大量的排摸工作,上门和各家商铺约谈并签订承诺书,还根据各家店的情况分发相应数量的干湿垃圾桶,每天收多少桶垃圾也都有台账记录,清晰明了。

文明礼仪传播者

服务推陈出新“双绿”模式获点赞

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功能升级

位于宝昌路519号的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在当前受理的业务中,涵盖了公安、民政、社保、残联等12个委办局的230项业务,其中又有178项业务已经实现了“一网通办”功能。近年来,服务中心开辟了多种创新服务模式,深受居民欢迎。

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副主任陆艳告诉记者,服务中心日常接待量是每天500-600人次,节后的接待量可达800-1000人次,日常受理量非常大。为了提升整体的服务效率,服务中心增设了“预审台”功能,常设两名工作人员为居民把好第一关。这样一来,居民在窗口办理业务前,就需要经过工作人员的材料审核,确保办事所需的材料齐全,降低了居民因错带、漏带材料不能办理的情况。设置预审台起到了提前分流作用,也有效缓解了办理窗口的工作压力,减少了产生矛盾纠纷的几率。此外,预审台还配置了一台双屏叫号机,居民通过材料审核后可直接领号。

为了增快业务办理的速度和照顾特殊人群的需要,服务中心又设置了绿色窗口和绿色通道的“双绿”模式。服务中心受理的业务时间长短不一,短则几分钟,长则半小时。因服务中心毗邻市中医医院,大病医保在日常受理量中占据了大部分。而像大病医保这样的高频业务,尽管日常受理量大,但办理的时间却很短。为了缩短办理高频业务的等待时间,服务中心对叫号系统进行了功能升级,同时将1号、2号窗口设为“绿色窗口”。当高频业务的等待数量触发了叫号系统的“预警线”时,系统就会将办理高频业务的号码推至“绿色窗口”,方便居民办理。

此外,为了照顾障人士、腿脚不便的老人、现退役军人、临盆产妇等特殊人群,服务中心还开设了“绿色通道”功能。预审台工作人员根据办理人的体貌特征和出示证件,以此作为判断依据。审核通过后,工作人员会在叫号单上盖上一个“优”,系统也会及时将对应的号码提前安排至窗口,真正让特殊人群享受到绿色通道的快捷。同时,服务中心还提供免费复印、老花镜、免费饮水处等便民服务,并根据全市统一要求,增设了母婴室,方便妈妈们的应急需求。

为了提升整体服务质量,服务中心于近两年来还对工作人员的培训进行了升级。为了不影响日常工作,服务中心把培训时间定在了午休时间段。培训教程由每个窗口的业务骨干编写,并在每次上课前做好备课工作。每次培训课程都有录音视频记录,方便学员下班后的自我复习。培训后的理论考试也采取了记分制,确保每位学员具备合格的理论素养。理论考完后,服务中心再组织学员“一对一”实操教学,由业务骨干带着新人进行上机操作,将办理业务的每个步骤讲细讲透。

服务中心为每位员工建立了个人综合档案,档案里不光记录了员工的业务水平、服务态度、劳动纪律,还包括对各项业务的熟悉程度,既全面又详细。综合档案也作为工作人员年底考核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凭借着过硬的业务水平和热情的服务态度,赢得广大社区居民的口碑,一些居民尽管已迁至外区,但每次办事时还是喜欢回到“娘家”来。

文明风尚践行者

物业管理打分制 提升小区幸福指数

街道房管办创建辖区物业管理新模式

近两年,街道房管办结合文明创建工作,对辖区内的物业公司实行了“打分制”,并对物业从业人员采取了制度化管理方式,让原先物业不作为的小区纷纷“抬头换面”,得到居民的普遍认可,提升了小区的幸福指数。

街道房管办事处主任胡侃表示,街道辖区内大部分是旧公房小区,以及2000年以前建造的总面积小于5万平方米的商品房小区,因长时间物业费未上涨,而上海最低工资标准每年都有上调,致使物业公司连年处于亏损状态,这也是导致某些物业公司不作为和居民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对此,街道房办设立补贴奖励政策,并把文明创建工作作为对物业公司达标考核的重要指标。

街道房管办根据各家物业公司的实际情况,如发现物业公司在文明创建期间,不配合、不主动,有重大扣分行为的,就扣除该物业公司当季度的达标奖励金额,实行“一票否决制”。参与文明创建的物业公司,如果达到了考核要求,除了有补贴奖励外还有相应的奖励分,得分高于90分的物业公司,街道房管办还会对物业公司的从业人员,包括物业经理、小区保安和小区保洁进行个人的现金奖励。通过采取以上措施,老旧公房小区的物业公司的积极性也调动了起来。

针对不享受达标奖励的中高档商品房小区,街道房管办采取的是物业公司的信誉分考核。所得信誉分的高低,也是根据各家物业公司配合文明创建的程度而定。信誉分对物业公司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到物业公司今后的招投标。通过以上两项措施,街道房管办针对辖区内不同的物业公司,在管理上采用分开处理结合打分制,创建了物业管理新模式。

在文明创建过程中,街道房管办还根据已经出台的《物业管理规定》,制定了物业公司从业人员的行为细则。其中就包括对小区门卫室的标准化建设,街道房管办在每个小区的门卫室,张贴了接待创建检查人员的准则,确保保安人员正确应对、操作规范。

在对物业公司的日常管理上,街道房管办根据各小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精细化工作标准。例如雅宾利一期是辖区内的高档商品房小区,在文明创建中垃圾分类是检查的重点。对此,街道房管办一方面要求物业公司严格遵守规定,同时还利用小区“三位一体”平台,借助居委会、业委会的力量,共同协助物业公司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如今,该小区顺利完成了高层撤桶。

在老旧小区的管理上,街道房房管办对保洁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确保小区没有卫生死角,此外还有对公共部位的保洁,公共走道门窗的擦拭,健身器材的擦拭等,都提出了相应的考核标准。原先老旧小区的保安人员年龄结构以“4050”居多,现在引入了专业的保安公司后,有的小区已经开始了高峰时段站岗服务,达到了商品房的要求。

今后,街道房管办将对小区的动态管理上加大巡视检查力度,减少楼道堆物、私拉电线等现象。物业公司改进后,也收获了不少居民的积极反馈,居民们都希望现在的好景象能常态化。

志愿服务示范者

志愿者团队做后盾 提升居民参与热情

小区自治理事会成推动垃圾分类核心力量

包运大厦建成于1996年,是一幢25层居民楼,目前有239户人家。2016年10月,小区正式开启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当初接到垃圾分类工作时,居委会、物业和业委会的确面临了很大的压力。为了在小区落实垃圾分类工作,做好居民区的宣传动员工作,在街道和居委会的扶持下,小区成立了“情系包运”自治理事会。

自治理事会成员由业委会成员、党员居民和居委会骨干组成,在小区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在小区营造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自治理事会通过定期出黑板报、入户宣传发放单页、开设垃圾分类知识讲座和培训等方式,将垃圾分类人人参与的观念,植入到每户居民的心中。

大厦的七成住户是老年人,剩下的就是年轻租户。对此,自治理事会开展了一系列亲子活动,将垃圾分类纳入到日常活动项目中。让年轻父母带领孩子,一起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不仅提升了居民的分类意识,还增进了成员之间的感情。经过5个月的宣传发动后,2017年3月5日晚上,居委会将大楼每层楼的垃圾桶都撤除,由于前期宣传到位,高层撤桶十分顺利。在这之后,自治理事会也从最初的7人,逐渐扩大到拥有44位志愿者的大团队,以自治理事会为核心,真正做到了小区事“一呼百应”。

通源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沈明华表示,包运大厦小区的优势就是拥有了一支优秀的志愿者团队。志愿者团队的每位成员具有主人翁意识,整天为小区的公共事业而忙碌。志愿者团队成员敢于对不良现象说不,敢于上门对居民进行劝说。有些居民受到志愿者的影响,不是志愿者也做起了志愿者的工作,形成了爱小区如家的浓厚氛围。

居民将垃圾投放到小区垃圾厢房后,产生了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大大增加了大楼电梯的使用频率。经了解,大楼电梯是1996年配套安装的,到现在都没有更换过,电梯的损耗率比较大。业委会督促物业公司,加强对电梯的管理,每月一次对电梯进行检测,确保电梯的运行安全。以前小区垃圾厢房面积不大,经过“美丽家园”建设后,垃圾厢房也得到了扩建,增加了两个门洞,便于居民投放四分类垃圾。

今年6月6日,包运大厦正式实行定时投放垃圾。在此之前,自治理事会做了不少工作,在征询意见期间,先将投放垃圾的时间段设为早晚两个半小时,并在黑板报登出告知,充分发挥居民区民主自治原则。最后,自治理事会综合居民意见和小区实际情况后,将垃圾投放时间点设为早中晚三个时间段,早上是7点至9点15分,中午是12点至下午1点,晚上是7点至9点15分。

包运大厦志愿者团队,从管理方式、指导思想和行为观念,都为其他小区树立了榜样。小区居民也说,心顺了做什么事都顺利。如今,小区居民在居委会和自治理事会的组织下,垃圾分类的热情有增无减,从当初的“要我分”到现在的“我要分”,小区垃圾的正确投放率维持在90%以上。

市民点评台

堆的是“私心”害的是“生命”

小区楼道不仅是居民行走的通道,也是消防安全通道,是紧急情况下用来疏散逃生的通道。但是,辖区内有部分小区的居民楼道都堆放着杂物,储物柜、自行车、电瓶车、废纸箱、泡沫箱比比皆是。居民楼万一发生了火情,这些杂物势必会给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带来阻碍。同时占据楼道的杂物对120急救人员来说也障碍,在接诊危重病人时影响担架的使用,延误抢救时机。

根据《消防法》第28条规定:“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楼道作为火灾时的重要消防通道和安全出口,必须时刻保持安全和畅通。消防安全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作为居民,为了自身及周围邻里的安全,要加强自我管理,养成定期清理自家闲置用品的习惯,将非机动车停在小区指定区域,装修垃圾自觉堆放在物业指定地方,这样才能共同创造和谐的居住环境。

(市民巡访团)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