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苑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7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上海电影技术厂的前世今生

文 黄君平(新汉兴居民区)

位于宝通路449号的上海电影技术厂,其原址为中国商务印书局“活动影戏部”(以下简称“商务”),也是中国国产电影《天女散花》拍摄诞生地,这部影片记录了梅兰芳的早期表演艺术。之后,电影技术厂又陆续拍摄了《技击大观》《陆军训练》等多部黑白无声电影。

商务拍电影始于1917年。当年有一位美国人携带了10万元的资金和一批电影摄影器材来到中国,打算在南京开设电影制片厂。可是他不了解中国的情况,电影厂没办成,钱却花光了。走投无路时,他在酒吧里认识了刚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商务印书馆创办人夏瑞芳之子夏筱芳(1927年任商务经理),谈到了电影器材要盘出的问题。

夏筱芳留过洋,知道电影这个行业在中国大有发展前途。商务遂出价2000元,买下了美国人的全部摄影器材。拍电影的事起初归商务印刷所写真制版部兼办,1918年成立了活动影戏部,陈春生任主任,聘请留美学生叶向荣主持摄影,导演和基本演员则主要从商务内部挖掘。1919年,美国环球电影公司来到中国来拍摄外景,借用活动影戏部的设备,离华前把带来的一套器材全部转让给了商务,同年活动影戏部更名为影片部。

这段期间,除“商务”外,先后出现的电影制片机构还包括由美商投资的“亚细亚”“幻仙”“中国”“上海”“新亚”等电影制作公司,由于他们的成员多数来自戏剧舞台,所以当时的电影题材和内容大部分取材于中国戏曲和文明戏。此外,这些电影公司还尝试拍摄剧情短片和长片。

1920年初夏,梅兰芳带剧团到上海演出。有一天,商务经理李拔可约请梅兰芳到福建菜馆“小有天”吃饭,席间他告诉梅兰芳商务想请他拍电影,梅兰芳听之后很高兴,欣然应允,因为他正想把自己的舞台艺术搬上银幕。后来双方商定拍两部戏,一部是情节热闹、场子较多的《天女散花》,另一部是身段表情较多又能展现中国风俗的《春香闹学》。

此后一段时间,梅兰芳白天在商务拍电影,晚上在戏院演戏,《春香闹学》的大部分镜头就是在商务影片部的大玻璃棚内拍摄的,《天女散花》则是在戏院舞台上拍摄的。这两部片子虽然都是无声片,唱词对白采用字幕插入方式,但在当时已算是用电影表现戏曲艺术的代表作品了,在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上映后很受观众赞誉,而且发行到了海外,在南洋一带也颇受侨胞的欢迎。

商务拍的第一部故事片是《得头彩》,以后陆续拍过《孝女羹》《荒山得金》《莲花落》《大义灭亲》《好兄弟》等影片。此外,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商务影片部还对外承接代拍、代洗、代印及出租设备的业务,我国电影业早期的长故事片《阎瑞生》和《红粉骷髅》二片都是由商务代拍的。

商务拍电影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即新闻、风景、教育、戏曲和故事片。最早的新闻短片有《商务印书馆放工》《上海焚毁存土(鸦片)》《欧战祝胜游行》等。1921年6月,第五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虹口公园举行,商务影片部在现场拍摄了入场式、各项运动决赛及女学生体操和童子军操等,共拍了3卷,开创了中国新闻纪录片的先河。风景片主要拍名胜古迹,有《南京风景》《长江名胜》《西湖风景》等。教育片拍摄较多,大多是为了配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拍摄,内容与商务出版的教科书相呼应,有《盲童教育》《驱灭蚊蝇》《养蚕》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商务除了拍摄上面提到的五类影片外,还拍过动画片和广告片。1919年,商务制造了中国第一台中文打字机,为了推销产品,商务请美术编辑万籁鸣等制作了一部短本动画广告片《舒震东华文打字机》,此片的制作成功,在中国电影史和广告史上都是开创性的。此后,万籁鸣在美术动画片领域颇有造诣,被称为“中国动画片之父”,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美术动画片《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就是万籁鸣编导制作的。

1926年,商务影片部改组为“国光影片公司”独立经营,但随着电影业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国光影片公司因资本和市场都不大,且缺少编导人员,于1927年底宣告结束。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严重毁坏了中国众多电影制片公司和电影院,战争使得中国电影工业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也给广大电影工作者造成了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商务一共拍了多少部影片,现已没有资料作出准确统计。遗憾的是,所有的影片资料都被日军飞机炸毁于仓库中,没有被保存下来。

抗战胜利后,电影技术厂原址被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接收,易名为“中央电影摄影场”。此时,中国电影出现了新的阶段性变化,电影生产格局进行了重新调整。随着战时到大后方或香港的大部分电影从业人员相继回归上海,加上原来一直留守上海的一部分,上海便再度成为电影从业人员的聚集中心。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中央电影局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委任于伶、钟敬之负责接管上海电影方面的工作。同年11月16日,上海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先后易名为上海电影制片厂制作处、上海电影制片公司、上海电影技术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宝通路上的上海电影技术厂,为中国电影留下了多部优秀的电影作品。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