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杰 舒适的就餐环境,每天40种菜品,一日三餐均有供应……近日,位于虬江路1013号的社区食堂在广大居民的盼望中,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成为了宝山社区又一网红打卡点。至此,虬江路社区食堂和宝通路社区食堂一起,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的就餐服务,也为社区为老服务体系增添了新元素。 菜品丰富不重样贴心设计显关怀 在虬江路社区食堂,居民从进门拿托盘到选菜,最后到落座就餐,整个过程偏自助式,让居民享受轻松愉快的就餐环境。新开社区食堂的一大特色是其后厨面积,接近食堂总面积的一半,近150多平方米。充裕的后厨空间不仅给配菜送料提供了方便,新增的西点制作区也让居民充满期待。未来,虬江路社区食堂不仅提供面包、蛋糕等西式糕点,还有烘焙课向居民开放,在专业西点师的指导下让居民过一把“烘焙瘾”。 走过西点区,居民就来到了熟食区。酱鸭腿、咕咾肉、椒盐排条等常见的熟食品分别打包成盒,考虑到老年人的饮食偏好,个别菜品的标牌上还标有低糖或无糖的提醒,十分贴心。每天40种荤素菜品可供居民选择,基本保证一周七天不重样。 据介绍,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社区食堂运营方在筹备阶段就收集了不少居民的意见反馈,并结合宝通路社区食堂的运营经验,在菜品选择上尽量做到营养均衡,保证低糖少油的前提下不失色香味。考虑到老年人午饭吃得早,社区食堂每天10点30分前就把所有菜品摆放到位。此外,主菜区台板还有保温功能,保证每一位居民都能拿到热气腾腾的菜品。 在菜品标牌上显示有两种不同价格,一种是菜品的原价,一种是优惠的价格。对此,社区食堂负责人解释道,户籍在宝山路街道的60岁以上老年居民,在经过街道审核后都可以领到一张老年人就餐卡,就餐卡在两个社区食堂都可以使用,持卡老人在结账时自动享受88折优惠。为了缓解高峰期的人流压力,虬江路社区食堂还设置了两个结账台,接受刷卡、手机支付、现金三种支付方式。 虬江路社区食堂的堂吃座位有48个,相比宝通路社区食堂,在数量上略有减少,但就餐环境却提升了不少。全新的适老性家具为老年人提供了方便,桌椅边角都有软性材质包裹,沙发靠椅旁还装有拐杖搭扣,方便老人放置拐杖。壁挂电视机上实时播放后厨监控画面,让社区食堂接受老百姓的监督。 王阿伯是宝通路社区食堂的常客,虬江路社区食堂开张后,他特意来这里体验。在他看来,新食堂简洁的装饰风格让人看着舒适,就餐心情也愉悦,丰富的菜品让他感到满意。 送餐服务保质保量满足社区实际需求 目前,宝通路社区食堂的日均送餐量为150客,已经达到了饱和。虬江路社区食堂的送餐服务正式上线后,将有效缓解宝通路社区食堂的送餐压力。虬江路社区食堂预计将于11月下旬起为有需要的社区80岁以上独居老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送餐数量基本和宝通路社区食堂持平。 透过社区食堂的后厨玻璃,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进行配菜和装盒工作。在后厨与前台的隔墙上装嵌有一只大保温箱。后厨人员将饭菜打包完毕后,会将盒饭暂时放进保温箱。保温箱两边都可以打开,一面向前台,一面向后厨。后厨员工将配好菜的餐盒放入保温箱,送餐员从前台取餐。这样的设计避免了后厨人员和送餐员的直接接触,确保了食品卫生安全。 按以往经验,以一天150客的量计算,3位送餐员每人的送餐量大约是50客左右。从10点45分到11点30分,45分钟内每位送餐员要将饭菜全部送完。如果超出了时间,菜品质量和热度都会下降,影响口感。食堂运营方对送餐员还展开定期检查培训,提升送餐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完善为老服务体系打造养老宜居社区 据了解,宝山路街道60周岁以上老人的人口近3万人,占辖区总人口近35%。作为一个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社区,居民对社区养老和为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完善社区为老服务体系成了街道的工作重点。 2017年宝通路社区食堂开张后,受到了社区居民的热烈好评;2018年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落成,为社区居民增添了一处休闲娱乐和健康养生的场所;分散在居民区的乐龄家园服务站,成为了社区老人的生活好帮手。随着虬江路社区食堂的开张,位于辖区南片区域的居民将享受更便利的就餐服务。 当前,虬江路社区食堂和宝通路社区食堂都由同一家社会组织运营。应街道要求,两家社区食堂在功能定位上略显差异,宝通路社区食堂以堂吃座位多为优势,虬江路社区食堂则主打环境舒适,两边各有特色但遵循一个标准原则,即将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和人身安全摆在首位,确保社区食堂的日常运营稳定有序。 在虬江路社区食堂,运营方还增加了一本意见簿,居民在就餐后可以将想法和意见写在意见簿上,运营方每天都会查看意见簿,及时改进突出问题。未来,虬江路社区食堂不仅定位于老年人的就餐网点,还将承担社区活动、丰富老年生活的功能。在非就餐时间段,来社区食堂参加营养膳食讲座,或是和好友下下棋、看书读报,都是宝山社区居民不错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