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路的前世今生】 宝山路有100多年的历史,本报专辟“宝山路的前世今生”栏目板块,以手绘连环画形式,让你更了解、熟识朝夕相处的家园。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做出的贡献,宝山路街道特邀了新生代连环画家张晓伟,并带领静安区闸北第三中心小学学生以及阳光之家的学生,执笔完成了80 幅连环画的创作,再现了三曾里中共中央局迁沪、群英聚会三曾里、毛泽东与三曾里等历史轨迹。从本期第425幅连环画开始,将向大家展示三曾里的光辉历程。 记者 朱杰 整理 1923年7月,中共中央执行委员王荷波来到上海,为中共中央局寻找办公地点,他在公兴路与香山路口,找到了一处名叫三曾里的石库门楼房租了下来。不久,毛泽东和夫人杨开慧、蔡和森和夫人向警予、罗章龙等都住了进来。于是,小小的三曾里便成为了“红色静安”的肇兴之地。 党中央最高领导在三曾里以贯彻落实中共三大制定的方针为宗旨,制定了一系列推动国共合作、促进党的自身建设、加强国民革命运动等方针的中央文件30多份,也在党的理论刊物《向导》周刊上发表了理论文章200多篇。为贯彻党的三大制定的统一战线方针,党中央领导进行了积极的革命实践活动。在三曾里的一年多,毛泽东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努力之下,国共合作取得了重大成绩,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也得到了重大发展。 希望广大学生和社区居民能通过本画册,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在特殊环境之下坚定地领导中国人民开展中国革命斗争,从而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继承优良革命传统,以实际行动为打造“美丽宝山,幸福家园”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