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佳逸 整理报道 位于青云路318号的生活服务中心“邻里家”日前全新落成,经过一个多月的试运营后,中心举行了启动仪式,静安区区委常委、副区长刘燮和上海市残联副理事长莫彬彬一同为宝山路街道生活服务中心“邻里家”揭牌。 记者走进一楼,左手边是“吾家咖啡”区域,居民们品尝着咖啡,香气四溢,再走过去是“健康智慧小屋”,居民们正测量着血压,向现场的医生咨询着健康问题;右手边是“创意乐园”和“智慧工坊”,共5组亲子家庭正在这里学烘焙。走上二楼,“比邻书屋”里有老人捧着书,一坐就是一上午,“聆听影院”“红十字生命体验区”等区域布局有序。记者一时之间很难用准确的词汇定义这个“生活服务中心”,感觉或许另一个名字——“邻里家”更贴合它的功能——是邻里,也是家,一处贴心、温馨的存在。 据了解,“邻里家”面积1400平方米,面向各类服务群体,融合各类社区公共服务资源,既有针对全人群的健康服务、文化服务、生活服务等,也有针对残疾人、老年人、2030就业群体、青少年等的个性化服务,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邻里互助、社区自治等方式,为居民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 “邻里家”落成后,街道原有的“阳光之家”“阳光基地”“阳光心园”整体搬迁过来,除日常托管服务以外,由残疾人专职社工负责链接邻里中心资源,拓展阳光家园专业服务内容。 特殊人群的又一个家 一楼的“吾家咖啡”看似是一个给居民们聚会、喝咖啡的社区客厅,其实还有一个身份——残疾人就业实训基地。这个实训基地改变以往根据岗位招聘人员的形式,分解咖啡馆现有岗位的要求,为残疾人、青年就业群体等匹配合适岗位,吸纳残疾人作为公益咖啡馆的员工,凸显社会融合性。此外,这里提供收银员、服务员、咖啡师、西点师等就业培训服务,并提供实训岗位,提升残疾人社会适应能力,优秀学员匹配合适岗位,推荐公益咖啡馆联盟商家就业,凸显个体差异性。 在点单区,一块牌子上写着“手语点单指导牌”,上面图示了“我想要”“谢谢”的手语,还有“用手语点咖啡即可免单”的提示,原来,这里的咖啡师Jo是一位聋哑人,一旁的展板上,介绍他为“静默咖啡师”,记者试着用手语点了一杯拿铁,Jo还特地做了一个拉花。操作台旁边,有一幅比人还高的中英文手绘的菜单,据负责人介绍,这幅菜单也是由Jo手绘完成的。 在启动仪式上,静安区残联理事长郁霆、宝山路街道党工委书记胡建文和运营方吾家咖啡的代表曹学军共同签署残障人士咖啡实训基地建设三方协议。这一协议的生效,代表着在未来的日子里,吾家咖啡馆将持续支持残障人士就业,以培养“静默咖啡师”、服务生为主要方式,为残障人士就业提供一个舒适、平等、宽容的平台和环境,让他们提升自我价值,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邻里家”,特殊人群有参与感、获得感的例子不仅限于此。据负责人介绍,一楼墙壁上有一幅咖啡地图,上面的咖啡豆是由两位“阳光宝宝”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一颗一颗粘贴上去的,最后还用不同颜色的旗子标明了咖啡的不同产地,此举激发了其他“阳光宝宝”的积极性,都来向工作人员提出,要参与活动、美化环境。 他们在这里“听电影” 值得一提的还有二楼的多功能厅,这里同时也是一个小型的电影放映厅,来这里看电影的居民走路都很慢,电影放映时他们都低着脑袋,他们身旁的盲杖透露着盲人的身份,原来,这个放映厅被称为“聆听影院”。在这里,电影不仅可以看,还完全可以靠听的。街道与区残联合作建设盲人电影院,签约购买盲人电影片源,每月两次开设盲人电影专场,已有的电影为《建军大业》《毛泽东与齐白石》《红海行动》等。宝山路街道盲协主席谢平静已是第二次来这里看盲人电影了,他表示:“家门口能有这样一个供盲人休闲娱乐的场所太棒了,关键是,这里工作人员的服务也太好了,坐电梯、走路都有人引导。” 宝山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们还将引入更多优质的资源,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利的服务,也让‘邻里家’成为街道一张靓丽的名片。” ·地址· 静安区青云路318号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9:00-11:30 13:30-17:00 ·咨询电话· 021-564728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