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红色宝山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9月0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宝山路上的红色星火

515
为加速培养更多的共产党干部,中共中央决定创办一所干部高等院校。此时,正值东南高等师范学校爆发学潮。在国共合作背景下,中共建议请国民党出面办学,学生自治会接受了中共的意见,并把校名改为“上海大学”。
516
1922年10月23日,上海大学成立,国民党元老于石任出任校长,共产党人邵力子为副校长。邓中夏任总务长,瞿秋白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孙中山任名誉校董。1924年2月,学校迁至陕西北路299弄4-12号继续办学。
517
1924年秋起,上海革命形势日益高涨。上大成为全市青年学生运动的核心。工人大罢工时期,上大还成立了“上海日纱厂罢工后援会”,帮助工人学习,启发工人觉悟。2月27日罢工取得胜利后,上大成为学生支援工会的基地。
518
1925年5月30日,上大学生组织了38个演讲队抗议日本棉纱厂枪杀工人游行队伍事件。当日下午,英国巡捕向聚集人群开枪射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6月4日,公共租界大批军警非法搜查上大,英国海军陆战队强占校舍。上大被迫迁至临时校舍——南京租界学校。
519
鉴于在“五卅运动”中学生力量付出的惨痛代价,全国学联总会率先试点建立了上海学生军,组织学生军事训练。在1927年3月的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中,一百多名上海大学学生参与了战斗,学生军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革命力量。
520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上大学生参加闸北青云路广场集会,游行时遭到了血腥镇压。5月2日,军警借口搜查军械逮捕上大学生。5月3日,上海大学遭国民党当局封闭。学校被封后一个多月,国民党当局把上海大学的新校址改成了国立劳动大学。

宝山路街道有着丰富的红色历史遗存与精神财富,众多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所在地、原中央局机关办公地点、一二八淞沪抗战主战场之一……这些都是镌刻在宝山路街道的一个个光荣的勋章,这里的故事值得被不断挖掘、铭记与发扬。

为了让社区居民和青少年更了解宝山路的红色历史,加强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我们绘制了《宝山路上的红色星火》,系统地介绍分布在宝山路街道的9处红色历史遗迹。相信在宝山路上发生的英雄事迹与革命历程会像红色星火,点燃我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的热情,提醒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