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花棍、两根手棒,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工具,在查天培的手里,仿佛焕发出了生机,当他打起花棍时,花棍上下翻飞,随身起舞,呈现出了优美的律动。 查天培是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打花棍”的代表性传承人,今年已经73岁了,他从小开始练习打花棍,这已经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带着“打花棍”这项技艺走进校园,在学校里生根发芽,让更多人接触这项非遗。 日前,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中国青年报社指导、中国青年网主办的第二届“非遗进校园”十大优秀实践案例、十大创新实践案例正式发布。其中,上海市打花棍进校园实践案例入选了十大创新实践案例。 现在朝阳中学已经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会打花棍”的氛围。该校的打花棍课程和相关活动缘于2014年。2014年10月,经由宝山路街道牵线,查天培开始到朝阳中学教授打花棍技艺。 对于刚开始接触打花棍的学生,查天培先教他们最基本的动作,即把花棍的一头支在地上,用两根手棒把花棍打得如同扇面一样展开。据查天培介绍,打花棍比较难掌握的地方在于,花棍在活动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靠手棒它,保持花棍和地面的平行。掌握了一定技巧以后,就会学得很快。 学生学习打花棍半年以后,基本花式都能够掌握,一个学年下来,可以学会五六个花式。学生在毕业之前,基本都达到了较好的打花棍水平,能够打十几个花式。学校里还有很多家乡在外省市的学生,他们毕业以后,把打花棍带到了天南海北。 目前,在朝阳中学里,成立了“打花棍”兴趣社团,把“打花棍”教学融入体育、劳技课程,并进一步推广到每天的体育课间大活动和学生的寒暑假体育健身作业。 同时,学校开发“打花棍校本课程教材”的文字版和视频资料,建成查氏海派花棍历史陈列室,从多个角度推进查氏海派花棍在校园的传播。学校方面表示,打花棍给学校带来了很多,学生在打花棍的过程中不断掌握新事物,甚至不断地创新,获得了很多喜悦。 查天培的打花棍技艺传承自他的父亲。查天培的父亲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闻名遐迩的“东方大力士”查瑞龙先生,一身武艺,“打花棍”也是他的拿手绝活之一。 他从父亲那里传承了20多种打花棍的花式,后来自己又设计出了20多种花式。其中最难的那个创新花式动作,他足足练了两年时间,才把它练习成功。 打花棍这项体育运动,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活跃思维。查天培今年已经73岁了,他打算一直坚持打花棍,“高难度动作做不了。一般的花棍贴身的花式,像打莲香、水车等打到80岁不成问题。” (内容来源于“上海静安”微信公众号,本报有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