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小食堂,牵动大民生。“社区食堂”是一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民生实事,也是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临近饭点,位于宝通路449号的宝山路街道老人助餐点·社区食堂便热闹起来,社区居民陆续前来排队就餐。走进食堂,大厅宽敞明亮,饭香扑鼻而来,一股久违的“家的味道”油然而生…… “这里菜色丰富,价钱也不贵,小区附近有这样一家社区食堂,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非常方便。”家住附近的郭阿姨说。 小小的社区食堂,承载着居民满满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据了解,宝山路街道社区食堂实行平价收费标准,为社区居民提供一日三餐服务,并针对居民实际需求不断丰富菜品,实现口味丰富化、选择多样化。 食堂早晨营业时间为6点半到9点,中午营业时间为11点到13点半,晚上营业时间为5点到7点半。菜品琳琅满目,有荤有素,荤素比例相当协调,每一道菜都秀色可餐。营养均衡色香味俱佳,做好分类标注,为老人身体健康着想。在这里,社区老年朋友边用餐,边聊家常。 在用餐安全方面,厨房员工都经过食品安全方面的培训,所有食材都坚持做到每日一购。打餐、结算、回收餐盘处处都彰显着工作人员的耐心和专业。 除了堂吃外,社区食堂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服务。食堂考虑到送餐上门可能会忽略了老人们的需求,为了更好了解老人们对餐食的需求,食堂负责人还将自己的手机号制作成标签粘贴在餐盒外。食堂负责人说:“对于社区助老食堂来说,更多的是要倾听老人们的需求,刚刚开始这么做的时候,我一天最多可以接到二三十个电话来反馈问题。”送餐过程中,工作人员还与居委会紧密联系,并约定在多次敲门无人应答时,积极联系居委会了解情况,防止出现老人独自在家发生意外。不仅如此,送餐工作人员还为腿脚不便的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一家小小的社区食堂,不仅能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幸福“食光”,在这里还发生了很多让人暖心的故事。 来自青云路435弄的居民贺阿姨了解到社区食堂既方便又实惠,便前来办卡充值。当贺阿姨回到家晚上收拾房间时,突然发现钱包不见了,找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有在家里找到。贺阿姨心想,一定是掉在了社区食堂里。贺阿姨回忆说:“我就想着怕皮夹子掉了,当时换了手机支付充值,但是后面我就记不起来了,买好菜就回家了,发现的时候都已经很晚了,后面还有好多人排队,不知道皮夹子还能不能找回来。” 第二天,贺阿姨还是带着忐忑的心来到了社区食堂,询问了一下工作人员有没有捡到。当工作人员回问贺阿姨是什么样的皮夹子时候,贺阿姨的心定了下来。经过确认后,丢失的钱包再次回到了贺阿姨的手上。 事后,贺阿姨为了表示感谢,向社区食堂赠送了一面写有“拾金不昧 优质服务”的锦旗。贺阿姨说:“这里不仅菜好吃,安全放心,人也安全放心,真的很感谢。” 这样温暖的故事每周都在这里上演。市民社区食堂已成为居民的后厨房,满足了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在这里,有温暖在氤氲,有关爱在传递,有岁月在流淌。(党群办 尚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