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红色宝山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2月0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年宝山路

宝山路上的红色星火

569
3月21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后,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被设在商务印书馆职工医院里。北伐成功后,教育改革提上日程,实行了以“三民主义”为基础的大学院制。“商务”根据时代需求编辑了一套《新时代教科书》,共10余本,为国民学校提供了精神粮食。
570
商务印书馆厂房在两次战役中被炸毁。抗日战争胜利后,这里曾是暨南大学的校舍。1977年12月7日,该遗址被公布为市级革命纪念地。1987年3月19日,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在这里立起了“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纠察队总指挥部旧址”的纪念碑。
【东方图书馆】
571
1907年,商务印书馆印刷所、编译所的宝山路新屋落成,编译所内置备的参考书已有相当数量。1909年,在编译所三楼设立“涵芬楼”。继续收藏古今中外图书,供编译人员参考。经过不断收集,藏书颇丰,蔚为壮观。
572
随着商务印书馆业务经营发展,书籍收藏日益丰富,开办公共图书馆条件日益成熟。由于时任商务印书馆董事长的张元济(号菊生)对穷学生无力购书的情况十分重视,遂创办图书馆供大众阅览,并将“涵芬楼”扩大成为公共图书馆,了却一大心愿。
573
1921年,正值商务印书馆创办25周年之际,董事会建议将公司的公益基金用于专办公共图书馆。第二年,董事会决定成立公共图书馆委员会。1924年,以涵芬楼藏书为基础,在总部对面购地筑屋,除“涵芬楼”继续收藏少量善本书籍外,其余都移入新楼,定名为“东方图书馆”。
574
1926年5月2日,商务印书馆成立30周年纪念日当天,东方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并举行盛大的开馆仪式。当天参观人数达千余人。此后,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迁入其中,在大门口挂“东方图书馆”“商务印书馆同人俱乐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三块招牌。
575
1932年,东方图书馆藏书已由1924年的10万册增至46万册,包括宋、元、明、清版本,抄本和稿本等珍本善本,还藏有比较齐全的地方志和中外杂志报纸等,堪称国内无匹,曾享有“东亚闻名文化宝库”“亚洲第一图书馆”之美誉。
576
1932年1月29日,日军飞机连续3次轰炸商务印书馆,总馆被毁。2月1日上午,东方图书馆突发大火,傍晚,大厦焚毁一空。30多年收集所得的大量中外图书,积累多年的全部中外杂志、报章,极其珍贵的各地地方志及编译所所藏各项参考书籍及文稿均化为灰尘。
577
“涵芬楼”所藏善本古书5000册,由于寄存在金城银行仓库中,“一·二八”日军入侵上海中幸免于难。1934年和1945年,张元济两次代表东方图书馆复兴委员会,接受国外团体赠予的德文、法文著作,并相继得到国内藏书家捐赠善本图书。
578
全国解放后,经张元济建议,由董事会决定,将“涵芬楼”旧藏烬余善本中《永乐大典》和东方图书馆募集得来的图书全部献给政府,其他烬余善本全部由文化部收购,分别收藏于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
【宝山路惨案旧址】
579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为抗议此次暴行,当天数万工人举行游行示威。13日,上海总工会再次在青云路广场召开群众大会,声讨蒋介石。
580
大会最后通过六条决议:(一)送还工人的武器;(二)惩办破坏工会的长官;(三)抚助死难工人的家属;(四)向租界帝国主义者提出严正抗议;(五)通电中央政府,并通电全世界起来援助;(六)保护上海总工会。

宝山路街道有着丰富的红色历史遗存与精神财富,众多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所在地、中共早期中央局机关办公地点、“一·二八”淞沪抗战主战场之一……这些都是镌刻在宝山路街道的一个个光荣的勋章,这里的故事值得被不断挖掘、铭记与发扬。

为了让社区居民和青少年更了解宝山路的红色历史,加强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我们绘制了《宝山路上的红色星火》,系统地介绍分布在宝山路街道的9处红色历史遗迹。相信在宝山路上发生的英雄事迹与革命历史会像红色星火一样,点燃我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的热情,提醒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