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佳逸 1月8日,静安区宝山路街道通源小区22号楼举行加装电梯启动仪式。几个月之后,楼里行动不便的居民下个楼再也不用兴师动众,而是坐着轮椅就能自由上下。而这,已经是通源小区一年多以来加装的第三部电梯了。 通源小区是建于1984年的老小区,这里老年人和残疾人多,对于加装电梯有着迫切的愿望。2019年4月,小区里29号和1号楼先后开始了征询工作,幸运的是,29号楼的居民张谦是宝山路街道新华德居民区的党总支书记,作为一名资深的社区工作者,他做起了这幢楼加装电梯的牵头人,当加装工作遇到阻碍时,他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 1号楼居民张琴是通源居委会主任,在加装电梯过程中,她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2019年年底,29号和1号楼的加装电梯工程先后开工。2020年的新冠疫情让加装工程一度停摆,2020年12月底,两部电梯竣工,两幢楼的居民自此可以乘坐电梯自由上下楼。张琴说,她去年脚受伤后走楼梯就显得有点困难,有了电梯后,她每天出门感到轻松多了。 一个老小区,两幢楼的电梯加装先后开工竣工,这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其他楼也纷纷出现了加装电梯的牵头人,开启了加装电梯的“批量操作”。去年,22号楼的加装电梯工作开始意见征询。起初,一楼的居民不同意加装电梯,说什么也不肯点头签字。通源小区业委会主任赵阿林便站了出来,他想,如果硬碰硬,那肯定会引发矛盾,特地上门,也容易引起反感,于是,他在菜场偶遇这位居民时,便抓住机会,询问她反对加装电梯的理由,这位居民说:“现在知道我的用处了?以前楼上漏水时,可把我家害惨了!他们怎么忘了这个?” 赵阿林便开导她:“这些陈年旧账就不要翻了,以前你受委屈了,电梯的事你就将心比心吧!楼上有些老人十几年没下楼了!”接下来,赵阿林只要碰到这位居民就主动打招呼、不厌其烦地做工作。终于,一个月后,当赵阿林再次在菜场遇到这位居民时,后者对他说:“我字签了啊!” 其实,一年多以来,赵阿林作为业委会主任做了大量工作,功不可没。采访中,记者得知,赵阿林所住的那幢楼并不具备加装电梯的条件,但这不影响他为其他居民奔走忙碌,对此,他说:“我是业委会主任,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呀,只要大家觉得电梯装得好,我就满足了!” 记者得知,今年3月,该小区还将有一部电梯开工,这将是一年半时间里,开工的第四部电梯了。而且,小区还有2台电梯正在走审批流程,估计不久也将开工建设。 当有了第一部之后,之后的每一部都显得那么顺理成章;当有了一位热心人之后,一大批居民都会被发动起来,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正能量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