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佳逸 2021年1月,虬江路上的上海音像城,这里的店家忙着搬家,一派忙碌的景象彰显着这里最后的繁华。在音像城内走一走,随处可见的牌子上写着:欢迎音像城搬迁到上海轻纺市场,下一行是市场的地址。 是的,按照有关单位要求,上海音像城需于2021年1月31日前搬离。上海音像城在2020年12月就贴出告示:因为音像城属于征收范围内,按照征收单位要求,2021年1月31日前,各业主必须办妥退租事宜,配合征收工作。而在管理处,工作人员证实了这些说法:“这里存在了大概15年,目前,轻纺市场来这里招商了,提供了200个摊位,其他招商渠道也有,具体去哪里还要看每个业主的选择。” 虬江路、音像城这几个字,讲给上海人听,那都会开启一长串回忆,有人说,上海男人在这里淘旧货,买回去修修补补,这里是心灵手巧的试金石。也有人说,“做人家”的上海人在这里淘到价廉物美的音像制品,许多人家里的第一台影碟机都是这里买的。 按照民间的说法,经过历史演变,所谓的虬江路市场可以分为三大块,第一块是一栋集中式商业大楼,名叫上海虬江电子数码商厦,位于虬江路中州路路口。第二块是虬江路、虬江支路和中州路围合区域,许多上海人在这里利用自家房屋开展经营活动,在2018年至2019年的“五违四必”整治中,相关职能部门取缔了这些破墙而开的店。第三块,也就是本文的主角,上海音像城,它位于上海轨道交通三、四号线宝山路站高架段的正下方。轨道车在人们头上开过,发出轰隆隆的震动声,是这里别样的背景音乐。 音像城: 实体店让人看得见摸得着 上海音像城是一个一层楼的、用一个大棚盖住的商业街,里面的一家家店,只用简单的隔板隔开,类似于一个个展位。 随着时代发展,收音机、影碟机等音像制品不再是人们生活的必须,于是这里出现了许多与“音像城”名字不相符的商品:假发、灯泡、五金件、马桶垫、茶叶、夹子、酒、洗衣机、微波炉、对讲机……即将搬迁的音像城,许多业主支起“市场拆迁 全场清货”“清仓甩卖”等牌子,繁华背后,即将散场。 姚老板在这里摆摊做生意五六年了,2020年12月31日是他在这里经营的最后一天。 然而在他的摊位上其实早就看不到电子产品。从粘鼠板到皮鞋,小摊上卖的货品非常杂。“这里生意还是很好的,因为虬江路和音像城都很有名的,许多顾客是慕名而来的,喜欢摸摸看看,因为网上买东西看不到的呀!”音像城关闭后,老板认为,最受影响的肯定是居民,“现在很少有这样的市场了,老年人买东西的地方又少了一个!” 另一位店主在音像城卖对讲机,也做了五六年生意了,“做生意光靠零售肯定不行,但实体店也有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这位店主介绍道,有时候客户需要来看看货,来实体店就可以了。谈及未来,他们已经租借了新的店面,也在虬江路上。 在市场里,记者偶遇了一位拿着相机按着快门的摄影爱好者,这位男孩说,他学生时代就来过这里,在这里淘到过宝物,也上过当——年轻时不懂分辨真伪,买回了不能用的东西。最近,他看网上说这里要关了,他便过来看一看,拍一拍照片,留作纪念。 轮子店: 因一门面的轮子而走红 王庆彬在附近上班,家里如果坏个灯,需要换个零件时,他常来虬江路一带淘货,趁着虬江路关闭之际,他带着记者逛了逛,介绍了两处他感到“难得一见”的小店。 王庆彬带记者去的,并非音像城内部,也不在这次征收的区域内,而是音像城以东,虬江路610号和620号。 虬江路610号,一门面的轮子显得弹眼落睛,来之前,记者就在网上看到过轮子店的照片。 这位王姓老板20年前开始卖轮子,现如今,顾客的分布与诉求很清晰:老百姓买小轮子,厂里工人来买大轮子。王老板感叹:“过去生意好,两三年前生意不好做了,今年疫情之后就更艰难了。”王老板还记得,十五六年前,虬江路买卖旧货是很赚钱的。 和音像城不同,轮子店所在的这一片虬江路迟迟没有征收的消息,“之前附近拆过一次,但我们是门面房,大概性质不同,没有人与我们来谈。”王老板说道,“我是盼着拆迁,到时候房子没有了,我就不干了,我都60岁了,还干什么呢!” 王老板大概怎么都没有想到,一排排的轮子是摄影爱好者钟爱的画面。“一整排的轮子看上去乱乱的,但是出片率很高,很有味道。”王老板深谙此道。 做了二三十年生意,王老板店的“镇店之宝”也能反映出时代变迁,“以前是锁,现在是轮子,还有小推车。”有意思的是,许多人从网上买来小推车,坏了都拿来店里修,“拿来了我就给修好,立等可取。网上只负责卖,不负责修的呀。”王老板又感叹了起来。 灯泡店: “老底子”留下的“老古董” 如果不是有人带领,虬江路620号这家店,走过路过就错过了。但走进去,大有乾坤。 门口黑魆魆的,左右两侧各一个牌子,旧旧的,蒙了厚厚一层灰。一块写的是上海沪光灯具总厂经营部,另一块写的是上海任和灯具电器工程经营部。 这里的营业员介绍,上世纪90年代,沪光灯具总厂倒闭,从那之后,便有了这个门面,开始搞经营,自负盈亏。厂已经没有了,当时区里再就业工程给他们这些工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就是留在这里当营业员,一做又是近30年。营业员透露:“2021年这里也要关闭了,我也退休了。” 脱排油烟机上的油罩、电源变压器、灯罩……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这里的货品起于灯具,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每个小零件。 在采访的约20分钟时间里,这里并非门可罗雀,不少顾客进来买东西,基本都是老者,看到一些老物件,都会感叹一番,“以前用这个的,现在不用了,用那种了……”“这个我可以买回去,有时候跳闸了,拿它救救急蛮好的!外面买不到的呀!” 这里让王庆彬印象深刻的便是,买卖很诚信。有一次,他家中灯管坏了,他便拿着坏灯管过来,想买个新的,店员便拿万用表来测试了一下,证明灯管没坏,猜测是家里其他设备坏了导致灯不能用。王庆彬很惊讶,店员没赚到钱,还花了许多时间与他解释,这样的服务态度现在很少见了。 记者发现,许多人来这里买东西,都是拿着疑似坏掉的那个物品,这里的营业员也不急于推销、介绍新商品,而是把顾客拿来的东西试一下,坏了就修,没坏就与他分析大概是别的什么坏了。营业员都是老法师,几十年的经验信手拈来。而这些维修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一位顾客说:“我以前来过,东西都能修好,其他地方没这样的服务了,所以这次又来了,我就希望这样的店再开几年。 记者注意到,偌大的店里一台空调都没有,营业员说他冬天不敢坐下,因为太冷了,只能走来走去取暖。外面已是21世纪的第21个年头,而店里,仿佛时间凝固,停留在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一切是旧的。但没有人嫌它落伍,诚信经营、童叟无欺,是人们都想留下的宝贵品质。 在音像城里,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有一个失物招领的橱窗。几十把汽车钥匙和几十张身份证静静躺在里面,也算是音像城一景。这里要关闭了,不知这些失物还能不能等来他们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