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明实践之“星”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2月0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昔日摄影师见证幸福 如今社工见证发展

蔡远在工作中

□记者 吴佳逸

作为男青年社工是一种什么体验?男生适合做社区工作吗?当我们提出这些问题时,好像已经预设了一个前提:男性与社区天然的不匹配。当记者带着假想来到社区,看到男社工们与社区相处融洽,游刃有余,才发现自己狭隘了:如果预设了女性更适合社区工作,那也是一种性别歧视啊!走近男社工,不因为他们的性别,而是因为他们在社区,他们值得被看见。

蔡远,90后,宝山路街道新宝通居委会一名社工,2018年8月加入居委会。蔡远大学学的是摄影专业,毕业后,在来社区工作前,他做了五六年的婚纱摄影师。从见证别人的幸福时刻,到见证社区发展,他说,还是得益于家庭的影响。蔡远的爷爷和爸爸都是社区志愿者,爸爸现在是支部党员,还担任了平安志愿者、业委会主任等职,近年他还参与了垃圾分类、文明城区创建复评等志愿工作,是社区的热心人。因为家长的言传身教,在做了几年职业摄影师之后,蔡远决定换换跑道,来到居委会工作。

初来乍到,蔡远心想,这下我的摄影老本行大概再也用不上了。没想到,蔡远的摄影特长在社区大派用场。作为青年人,蔡远加入了街道团工委的“菁宝587旧改青年突击队”,近年来,宝山路街道先后推动了257、258街坊和四合一地块旧区改造项目,蔡远拿起相机,在项目的各个节点拍下珍贵的照片,昔日见证新人们的幸福瞬间,如今留下的是城区更新珍贵的资料。他的照片里,有不复再见的旧区面貌,有居民依依不舍的场景,有签约生效后的欢欣鼓舞,还有旧改工作人员辛勤工作的点点滴滴。

虽然在居委会工作,但因为摄影特长,蔡远经常参与到街道辖区各个活动的拍摄现场。宝山路街道邻里家开幕,蔡远走进邻里家拍下这里的“一草一木”,静安区微课“面对面 新时空”走进宝山路街道,在商务印书馆第五印刷场这处红色遗迹里讲“四史”,蔡远也拿着相机边拍边学习。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眼界不再囿于眼前的一亩三分田里,反而能通过各种平台学习到更多养分。

来到新宝通居委会,蔡远发现这里有一位很好的榜样,那就是新宝通居民区的党总支书记,同为90后,甚至还比他小3岁的黄达蓉。“黄书记来社区才短短三年多,但已经从一名社区小白成长为了行家里手,这和她学习能力强是分不开的。”蔡远感到,在黄书记身上,自己还有太多东西可以学习,“她热爱社区,扎根社区,沉得下心,走进群众,给大家留下了一个好印象,这些都是把事情做好的基础。”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自身,蔡远边学习,边实践。工作第二年,鸿兴小区的老人们提出,小区公共设施上,老年人缺乏晒太阳的场所,蔡远和书记一起走访居民,倾听心声,最后,居委会为小区增设了几把长椅,让老人有了晒太阳和闲谈的地方,长椅建好后,蔡远又来到社区,问问老人们坐得舒不舒适,还有什么建议,老人都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中鸿大厦是一栋高层居民楼,一梯十户,楼道堆物现象一度很严重,整治了又回潮。2020年5月,蔡远决定彻底整治这一顽疾,经过他的提议,居委会最终决定,不仅让居民把堆物清理并写好承诺书,还给做出承诺的居民领一桶食用油。活动开展后,居民反响很好,楼道堆物现象也得到了遏制。

蔡远说,许多人刚听说他去居委会工作时,都问他:“你是去养老的吗?”诚然,许多人对社区工作有误解,“转变就在疫情发生之后。”蔡远回忆道,疫情时,社区承担着很重要也很大的工作量,许多人意识到了居委会和社工的重要性。也是从那时起,他愿意在朋友圈分享工作,而在工作中,他也能感到,发口罩混了个脸熟,原先很难开展的工作仿佛都找到了钥匙,社区活动参加的人明显多了,人口普查时,居民都很支持很配合。蔡远笑着说道:“现在我可以告诉别人,我不是去养老了,而是去帮助社区的老人们更好地养老,帮助居民更好地生活。”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