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

版面概览

上一版   

 

2019年07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非遗实践“非”入实践区

文 方颖(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商务有限公司)

6月5日上午,艳阳高照,2019年黄浦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正在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中心广场隆重举行。黄浦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半淞园路街道办事处、上海大世界传艺中心、大世界文化运营有限公司、黄浦区非遗传承人代表、有关专家和众多市民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此次活动的主题为“非遗保护 社区实践”。与会领导先后为第二期上海大世界专家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为2019年度黄浦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颁牌、为2019年度黄浦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颁发证书。启动仪式还现场公布了6条黄浦非遗旅游路线,展现了黄浦区在非遗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随后,大世界艺术团的演员们奉上了一台精彩纷呈的非遗演出,用演艺的形式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典雅深邃的内涵,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得到现场观众们的一致好评。中心广场还设置了“非遗文创市集”,特别邀请了民俗和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演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弘扬推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这不是城市最佳实践区第一次承办非遗活动。2018年,实践区就曾与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合作,分别主办了“瓷时瓷刻”——海派瓷刻非遗传承人程佩初师徒作品展,以及“漆思妙刻”——漆刻工艺美术大师项军师徒作品展。

去年年底,实践区还与上海大世界传艺中心合作,协办了黄浦区非遗“进四区”成果展。系列展示活动为园区租户及周边社区搭建了一个了解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内涵的平台,让民众有机会深入了解大师手作背后的文化底蕴和追求卓越的匠人精神,使民间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进一步推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实践区文化创意园区的探索与实践,对丰富实践区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从“世博亮点展区”向“文化创意街区”转型发展,是城市最佳实践区在世博会后的新实践。实践区作为具有世博特征和上海特色的复合文创园区,2016年获评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几年来,实践区以“一业为主、多业融合、魅力元素嵌入”为发展主线,通过引进特色活动、行业论坛、市集体验、精品展会等,不断为园区注入活力元素,提升文创园区品质。我曾经撰文《文创街区—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新探索》认为,吸引人气是影响文创园区成功与否最重要的因素(收录在《2018年上海会展业发展报告》)。文创园区要成功,首先必须聚集人气,各类活动就是聚集人气最好的方式。如今看来,需得补充一句,这些活动还要接地气。不管文创转型也好,文创开发、文创经营也罢,其实走到最后还是回到生活,回到人。文创的本质就是要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这正是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最好的延续。

作为园区的经营管理者,我们这些年的努力实践摸索,目的也是要找到一条汇聚人流,留住人流的有效路径。在“世博遗存、后工业遗存”双遗存的基础上,接地气的非物质文化遗存也许是我们可以大胆尝试的“第三遗存”。于是,有了城市最佳实践区商务公司与半淞园路街道办事处签署合作协议,进一步弘扬海派特色文化,推广非遗文化和艺术;拓展实践区文化内容建设,推进非遗文化进园区、进社区。于是,有了之后的一系列非遗展示和活动。这既是实践区在非遗文化领域传播和推广的有益尝试,也是实践区进一步探索特色文创园区发展的重要举措。城市最佳实践区如同一位养在深闺的少女,通过这一场场的活动,徐徐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

我们很幸运地获得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园区白领和社区居民的参与好评,这让我们信心倍增。实践区的文创园区品牌建设还刚刚起步,希望继续给予我们关心与爱护,实践区的未来实践期待着与您同行。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半淞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