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个人信息泄露已不再是新鲜话题。被泄露信息者轻则频繁被“精准”骚扰,重则可能遭遇电信诈骗、套路贷、敲诈勒索等恶性事件。 根据警方提醒,一定要警惕这7大“套路”,注意上网安全、谨防信息泄露。 网上购物选择靠谱网站 在网购过程中,个人信息泄露是很多用户被诈骗的重要原因。 不法分子常用低价商品做诱饵,发布虚假信息,诱使消费者扫描植入病毒的二维码,从而盗取用户信息和钱财;还有人从网上买来客户资料,以“退款”等为由,骗取用户提供个人信息…… 警方提醒 1网上购物尽量到正规、大型网站,并仔细检查网址,谨防“钓鱼网站”。 2不轻易接收和安装不明软件,不随便点击聊天中对方所发来的链接。 3谨慎填写银行账户和密码,防止个人信息泄露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必要时,可以对个人账号和密码进行复杂的加密处理。 包含个人信息的票据别乱丢乱放 快递单、飞机票、火车票、保险单、办理银行业务的单据......这些票据常常出现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包含了很多个人重要信息。 而银行办理业务的单据、购物小票上等甚至还包含了银行卡号、交易金额等涉及个人财产的重要信息,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更容易造成损失。 警方提醒 1.妥善保管、处理好包含个人信息的票据,以免落入不法分子手中。 2.无用的单据可以直接碎掉,或将姓名、电话、地址等个人信息涂黑再丢弃。 3.有用的单据要妥善保存,切勿乱丢乱放。 网上支付需注意安全 目前,网上支付、网上银行已成为重要应用,也有很多安全隐患。 比如,网络上存在“钓鱼网站”、植入恶意程序的软件后、木马病毒会隐藏等,伺机盗取银行账户和密码,甚至劫持支付短信,将银行卡内的钱财洗劫一空。 此外,公共场所W iFi安全防护功能比较薄弱。 警方提醒 1.进行网上支付时,尽量使用流量以确保支付安全。 2.下载手机应用程序要去正规的应用商店。 谨防二手手机泄露信息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每年都有上亿部手机被淘汰。二手手机则成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 有些收购二手手机的商贩会以几毛钱一条的价格打包出售机主手机号、通讯录、支付宝账号等信息。 警方提醒 1.不要随意扔弃或出售未经处理的包含个人信息的手机。 2.可通过反复装满并删除内存、用第三方刷机工具进行一键刷机等方式彻底清除个人信息。 不要随意留下重要个人信息 各类培训机构、中介机构、装修公司等办理业务时都会留下个人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稍不留意就会被人非法倒卖。 碰到各种填写调查问卷、玩测试小游戏、购物抽奖,或申请免费邮寄资料、申请会员卡等活动,慎填详细的个人信息。 警方提醒 1.避免参加一些需要填写真实身份、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的抽奖、竞猜、促销送礼品等活动。 2.不要随意留下有自己联系方式的信息。 3.在求职时,个人简历只需要填写必要信息,同时要注意求职平台和企业是否正规。 证件复印时一定要写明用途 居民身份证在公民办理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权益事务方面广泛使用。且不说身份证丢失会给个人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单单身份证等证件的复印件被别有用心 的人利用,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警方提醒 1.身份证等证件复印时一定要写明用途,防止被他人利用。 2.只要须附身份证复印件的,一律要记得签注。 3.身份证复印件签注写法:“本身份证复印件仅提供XX储蓄所……他用无效……” 使用社交媒体应注意保护隐私 万物互联时代,网民的个人手机、电脑、可穿戴设备等信息化设备都接入网络。随着个人信息不断被各种采集,这些看起来零散的数据被汇总、挖掘、分析,也就是大数据的商业化,每个人几乎变成了“透明人”。 警方提醒 1、App权限 为保证安全性,在安装或首次打开App的过程中,通常会弹出提示要求用户授予权限。如果用户在没有仔细查看的情况下直接点击同意,那么很容易会产生未经同意擅自获取通讯录、擅自发送短信、擅自录音等风险。 警方建议◆在应用程序安装或首次打开时,认真阅读App要求的权限,仅授予必要的权限;◆后续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权限未开启,还可以通过系统设置中手动开启。 2、账号注册 在网站上注册用户时,通常都会要求填写一些资料,而一些不良网站运营者为谋取私利,可能会将用户信息打包出售,这也就造成了个人信息的泄露。 警方建议◆为保护个人安全,应尽量选择规模较大、具有良好声誉的网站平台上进行用户注册;◆针对一些规模较小、无法确定其安全性的网站,可使用“一次性邮箱”“临时手机号码”等服务进行注册,并在资料处适 当填写虚构信息,以防范潜在的泄露风险。 3、小程序权限 一些小程序看起来是游戏,但实际上在运行时会要求获取用户信息,这部分信息会提供给营销机构,从而开展广告推广等活动,需要大家提高警惕。 警方建议◆在小程序的详情界面中,通常可以查看到当前授予的权限,针对其中的一些敏感权限可手动进行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