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淞园路街道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街道结合“黄浦首发首创”学习教育品牌打造,依托辖区内红色遗迹、革命旧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辖区三山会馆、南浦大桥、公益新天地等地列入“四史”学习教育研习点,串珠成链,形成“四史”学习红线。 通过挖掘半淞家园“四史”故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好用好历史,不断深化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初心、体悟使命,增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做到以史为鉴、砥砺前行。 第一站:三山会馆 三山会馆由最初的福建旅沪商人集合地,变为战时革命指挥部,如今又成为民俗文化展示馆与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经历了多年风风雨雨的历史建筑,时代的变迁见证了中国市民阶级的崛起,革命运动的风起云涌,城市文化融合。目前,“四史”学习教育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作为新中国成立与党的建设的见证者,三山会馆正如上海滩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将熠熠生辉,成为沪上一道新的文化景观。 第二站:南浦大桥 作为中国人第一次依靠自己的力量设计施工的第一座现代化的大跨径桥梁,同时也是当时世界第三大斜拉桥,南浦大桥的建成通车不仅吹响了浦东开发开放的号角,表明了党和政府改革开放的决心与勇气,同时它也代表着中国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与决心。大桥上由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南浦大桥”四个红字,鲜艳夺目,无疑是对那段光辉岁月里中国政府与人民在基建事业方面的重视与不懈努力最好的注解。 第三站:公益新天地 普育路上曾有一家“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原为辛亥革命之后建立的远东最大的留养类慈善机构“新普育堂”。在经过4年筹备扩建后,于2013年11月正式更名为上海公益新天地并开园运营。其旧时的建筑风貌与悠久的历史传统都被完好的保存至今日,这不仅为它历史价值的延续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彰显了党和政府对社会公益组织的重视与支持。自建国以来,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是我们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第四站:半淞园滨江 在毗邻黄浦江的半淞园,如今坐落着一座占地面积近60亩的市民公园——半淞园滨江。此处本是一座私家园林,后遭1937年日军空袭使这座百年古园毁于一旦,直至2010年在筹备世博会期间的改造修筑使得半淞园又有了一道道新的风景。而今8.3公里黄浦滨江岸线,半淞园段是最核心的滨江岸线,融入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展示全球卓越城市的聚焦案例,成为了后世博时代最具吸引力的区域,也为居民提供了一份休闲娱乐的场所。 第五站: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作为目前中国唯一一家展示当代艺术的公立博物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前身是于1897年建造的南市发电厂。当代艺术博物馆保留了老厂房的外部形态,钢结构的大梁,粗旷而凝重,有着厚重的历史感,印刻着民族工业革命的记忆、世博园区建设的记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记忆,见证了上海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的发展变迁。 第六站: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 城市最佳实践区,位于世博园区浦西片的最东侧,由城市次干道半淞园路将整个片区分为南、北两个街坊。世博会后,城市最佳实践区得到了完整保留。它将延续世博会“美好城市”的主题,依托存量建筑和设施,进行转型开发,打造成为集创意设计、交流展示、产品体验等为一体,具有世博特征和上海特色的文化创意街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