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洁 位于中山南一路的中南小区,60岁以上老人的比例高达42%,是半淞园路街道里的“高龄”小区之一,且最高楼层为七楼,比普通的六层楼居民楼还要更高,不少居民苦于这“更上一层楼”的无奈。2018年12月3日,中南小区18号楼的居民们率先“圆梦”,加装电梯的工程正式启动,这也是半淞园路街道范围内的首例。 都说老公房加装电梯困难重重,居民利益调处难、立项审批操作难、电梯市场乱象难,但中南小区却在18号楼之后按下了“加速键”,截至目前,已经有一台电梯加装完成,一台电梯开工在建,一台进入评审,三台即将进行报批,中南小区还专设了加装电梯的自治项目,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加梯路经,其中又有哪些方面值得其他老旧小区借鉴的呢? 破解的冰 首部加装 早在安装电梯前7年,中南小区业委会就已经开始讨论关于多层住宅加装电梯。2016年下半年,业委会和居委选定了16号、17号、18号、19号这四个楼栋进行征询。由于加装电梯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电力增容、管道改建、绿地改造等事项,楼体安全、噪音扰民、规划设计、采光等更是“众口难调”。其中,18号楼的楼组长、志愿者与业委会、居委组成了一支“7人小组”,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2019年春节前夕,18号楼电梯正式完成验收。 如今,两年过去了,居民们曾担心的噪音问题并未发生,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护好这一居民的“共同财产”,热心的业主代表和律师一起起草并制定了电梯自管公约来规定和爱护电梯的使用。这份公约目前张贴在电梯最醒目的位置,从如何管理好共有产权电梯、加强电梯日常安全监管的角度出发,对电梯使用、维护保养、权利义务等多方进行了明文规范。此外,高楼的业主们还贴心地为一楼的住户也发放了电梯卡,欢迎他们到楼上来做客。 根据政策,每一台加装的电梯在验收合格、申报通过后都可以拿到政府补贴,如今补贴款也已经到位了,可怎么分配,居民之间又产生了一些分歧。按照一般做法,这些钱要么发还给居民,要么还给建筑公司(一般建筑公司会垫付这笔钱)。而后续的维保费用,则需要居民再掏钱。 “其实分摊到每户家庭中,这笔钱也并不是很多。”为了让电梯有一个长期的维保费用,18号楼电梯自治小组负责人周同治提出了一个建议,拿出一部分钱用来感谢一楼住户的大力支持,剩余部分存起来,成立一个专项基金,这样一来,电梯有了“零花钱”,用于支付每月的电费、限速器的检测费和其他的维护检测费用等,居民们对此都举双手赞成。 一楼一策 对症下药 有了18号楼的“范本”,其他有加装电梯需求的楼栋也纷纷行动起来,与18号楼不同的是,19号楼在房型上有些不一样,该楼一梯五户,是全小区户数最多的一栋楼。户数多了,分摊到每家的安装费用少了,但问题和声音还是有不少。 19号楼电梯加装项目负责人温汉英告诉记者,因为面积大小不同,住家的人数也会不同,小面积的家庭希望可以根据每家的户型面积大小以及楼层来分摊这笔费用,为此,属于19号楼的“新政策”出台了——将安装费用从“按楼分配”细致到“按面积分配”。 楼上业主的问题解决完,就在征询一楼业主的意见时,一位住户提出了反对声音,可关于反对的原因她却三缄其口。“其实根据现行规定,加装电梯只要获得全小区1/2以上业主同意,加装楼栋2/3以上的业主同意即可安装,但是为了后续顺利的开展工作,我们还是向100%进行努力。”温汉英说道。 为了了解一楼该业主的真实想法,温汉英有事没事都会去找她聊一聊,楼内的大小事也都听听她的意见。直到有一天,该业主私下跟温汉英提起:“我不同意的原因,是因为楼上一直有人扔垃圾下来!他们都不为我们(一楼)考虑,我们为什么要给他们行方便?”温汉英得知此事后,感到非常诧异。“这和安装电梯无关,是素质问题!”温汉英向业主表示一定将此事弄清楚。就在当天晚上,温汉英便挨家挨户地去了解情况,但楼上住户全部表示,并未做过此事。在居委和物业的协助下才得知,原来一直高空抛物的并非是本楼居民,而是从隔壁楼栋飘落过来的,找到高空抛物的源头,一楼业主的心结也解开了。为了预防楼内日后发生不文明现象,业主们自发制定了管理公约,对高空抛物、乱扔垃圾等进行了严格规定。基于此,一楼的住户最终在同意书上签下了名字。 “电梯不仅方便了我们的出行,还让邻里关系更加亲近和睦。我们现在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心情都很愉悦!”说起新加装的电梯,居民们都是赞不绝口。 温汉英说:“一路走来,最大的感受是加梯项目还是需要自治为主,不能什么都扔给居委会。”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居民意见征询同意又反悔怎么办?电梯维护费用难收怎么办?温汉英说:“每栋楼每户居民的情况都不一样,关键还是要靠业主之间的不断沟通和协商,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 两部电梯成功安装,高雄居民区成了经验输出者。从加装电梯项目启动到完成、从专业技术到居民工作,一套加装电梯的流程和模板在居民区里应运而生。 你提要求 我来服务 最近一两年,电梯加装的相关政策有了不少修改。为此,中南小区所在的高雄居委依托自治项目平台,邀请黄浦区帮侬加装电梯促进中心来帮助居民,为居民们提供解读政策、梳理流程、备齐文件等一站式服务。值得一提的是,中南小区还专门成立了加装电梯的自治项目促进组,并在每一加装楼栋设立了促进小组,一楼出一个代表,把想法拿到台面上来说,共商共议小区事务。 回顾“一楼一策”“一楼一方案”的老房加梯过程,高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胡锦艳深有感触地说,加装电梯既是技术,也是艺术,其中,难点不在于技术,而是要做好群众工作,统一居民意见。作为居委,则要尽可能搭平台,创造条件,推动居民共同达成一致,满足他们在人民城市中安居乐业的心愿。 谈到中南小区的电梯改造案例是否具有复制性时,她表示:“其实电梯改造都是大同小异,相同的是流程,征询、立项、施工、验收;而不同的地方恰恰就是这第一步征询,不同的小区有不同的情况,如何使居民认同安装方案,是我们努力的重点。” “你提要求,我服务。”这七个字体现了“社区自治”的基本内涵,是做好社区工作的“真经”所在。在此次加装电梯的工作推进中,自治小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通过加梯自治项目解决了社区居民的民生问题,同时还拉近了邻里距离,搭建出新的邻里沟通平台。以基层民主协商议事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下的居民自治,构建出居民群众多方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半淞园路街道将继续把加装电梯工作作为推进小区综合治理的重要抓手,积极与区级部门沟通协调,进一步梳理政策、优化流程,并引入社会组织参与,在业主有意愿并符合加装条件的小区中深化群众工作,共同做好这项民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