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策划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6月2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门口的居委会“两室” 化身“百变”空间秀

昆山居委的“空间站全岗通接待点”
晋阳居委的“万卷书屋”
提篮桥居委门口的文化墙
东大名居委的“三驾马车”议事厅
“万卷书屋”内的书架上有很多书籍
居委干部在“空间站”接待居民
孩子们在“三点半课堂”参加活动
居民们在议事厅开展活动
孩子们在“三点半课堂”参加活动

居委会是开展居民自治、为群众办实事的前沿阵地,北外滩街道在对居委“两室”设计布局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沉浸式办公的优势,腾出更多空间,结合各居委辖区的独有特色,形成“一居一品、一楼一特”的创新工作格局,使之在拓展活动的“外延”上更能满足当今居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多样性需求,并赋予其社区自治共治的新时代内涵。全岗通“空间站”接待点

昆山居委原本的办公接待地点在三楼,楼梯又窄又陡,居民要来办事还要爬楼梯十分不便,尤其是老年人,往往走到两楼就气喘吁吁。为此,在新一轮“两室”建设中将昆山路175号一处沿街房屋打造为昆山居委的“空间站全岗通接待点”,作为接待居民办理社区事务的前沿阵地,独特的门面设计和温馨的室内布局,让前来办事的居民感受到“宾至如归”的体验。

“空间站”提供全岗通不见面办事的61项政务类服务和零距离服务的41项生活类服务,还有外来人口信息管理登记、社区就业咨询办理、警务接待、社区调解、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等服务功能。一站式的服务也让居委干部有更多的时间走家入户、服务群众,引导居民参与自治与共治,打造完整的社区治理流程闭环。

LOGO墙和“万卷书屋”

晋阳居委的Logo墙,是由辖区内的上海北外滩航运服务中心、提篮桥邮局、上海市霍山学校、上海航交所第一党支部、上海瑞丰国际大厦、上海邮政储蓄银行、临潼路敬老院等社区单位和汇山苑、61号老站、马登仓库、犹太难民纪念碑、霍山公园等历保建筑名称围成的形象墙,形状便是晋阳的辖区地图样,橘色的背景灯映衬着晋阳logo使居民一进居委就能感受到别样的温暖。

同时,晋阳居委将新址的一角打造为“万卷书屋”,为党员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活动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开设“七彩课堂”:红色课堂、养生课堂、金融课堂、法制课堂、科普课堂、亲子课堂和增能课堂。力求充分挖掘社区资源,以书会友,使居民提高对晋阳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吉祥三保”和社区文化墙

一走进提篮桥居委的东海小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提篮桥居委会精心打造的“吉祥三保”门卫室,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里面不仅包含了实用的工具箱,还有贴心的靠枕和座椅,每周还有免费量血压服务,随时欢迎社区群众进来坐一坐,歇一歇。这间小小的屋子是居委干部和小区志愿者的智慧结晶,是美丽家园、空间微更新的延续,更是社区治理的创新之举。

提篮桥居委门口的文化墙,就像是建在居委的一座“流动档案馆”,将提篮桥风貌保护区的“前世今生”和志愿者团队有机结合,下海庙、摩西会堂、白马咖啡馆等历史记忆与“兰村姆妈爱管汇”相得益彰,既保留了提篮桥辖区原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同时展现出新时代社区基层建设活力,以及打造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三驾马车”议事厅

东大名居委所在的长江大楼业委会拿出物业用房作为“三驾马车”议事协商的场所,居委一手搀业委会一手搀物业,妥善协调外立面整治期间业主的各类矛盾,并对非机动车库进行整体改造和美化。业主和居委关系更紧密,在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期间,居民志愿者主动承担起宣传、动员、组织的工作。

“三点半课堂”

久耕居委充分利用50余平方米的办公室,请来专业设计师,改造成亲子活动室,由志愿者管理,为社区里双职工家庭的孩子提供课后写作业、休憩的场所。

这些“高颜值”硬件的背后,其实是对于新时代基层服务理念的创新。居委会的“两室”从最初的基层办公场所到“社区会客厅”这一转变,赋予了老弄堂年轻的“新声音”,使其在更大范围里实现了居委功能的社区辐射,以“共创”为核心激活居民群众参与社区营造的创造力,加速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大融合的治理格局,从而建设一个和睦共处的大社区。

(自治办)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北外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