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浦江财富

版面概览

上一版   

 

2019年06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出境游即将迎来暑期高峰

注意旅意险三大误区以免掉“坑”

□记者 崔烨

暑期临近,出境游又将迎来一波高峰,选择适宜的保险能够让出境旅游的消费者减轻不少顾虑。近期,监管部门提示广大消费者购买境外旅游保险要注意以下五点,防止投保、理赔等环节“踩雷”。

误区一:旅行社投保就安心

银保监会特别提醒,跟团旅游的游客一般习惯于让旅行社大包大揽保险产品。但实际上,旅行社一般购买国家旅游局强制要求投保的旅行社责任险,旅行社责任范围外的意外事故导致的游客损失不属于旅行社责任保险的保障范围。也就是说,一旦出现意外,旅行社可能只负责部分责任。所以,消费者自己还应投保境外旅游意外伤害保险。目前市面上境外旅游险种类众多,包括意外伤害、医疗费用补偿、航程延误、财产损失等险种。消费者应当结合自身实际、目的地情况等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

“在泰国等一些国家,当地保险的赔付往往比较低。”旅行社相关负责人提示,游客不管是跟团游还是自由行,务必为自己购买旅游意外险,最好选择涵盖了意外伤亡、高风险运动、医疗住院、全球救援服务等保障的产品。

此外,潜水、蹦极、跳伞等高危项目发生的意外往往都不属于普通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障范围,如消费者要参与此类项目,可以考虑投保附加高风险运动意外伤害保险。目前,在网上销量最高的几款境外旅游产品中,均包含了“行李损失”这一责任。另外,个人随身财产也需要考虑,如有小朋友随行,还要留意选购的保险是否含个人责任(第三者险)。

误区二:紧急救援可以救命

市面上各款产品的紧急救援责任中,普遍包括医疗运送和送返、身故遗体送返等。但事实上,在接到客户报案电话后,保险公司和救援机构往往需要反复核实,包括保单信息,是否购买救援服务,是否符合救援标准等。在救援事项机构确认之后,各地的救援服务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

有游客吐槽自己的经历称,曾报团参加一个东南亚国家无人岛的探险活动,因为当天暴雨路滑,她不仅和团友走散了,还不小心扭伤了脚。于是她拨通了手机里的保险公司电话,但对方客服告知她在当地没有合作的救援机构,只能帮她报警处理。“由于不同保险公司所合作的全球救援机构有所不同,而这些机构在全球的分布情况亦有差别,救援内容也存在差异。”银保监会提示,可根据目的地来选择合适的产品。

消费者如选购了带有紧急救援服务条款的保险产品,应向保险公司了解救援机构的资质情况、紧急救援所包含的内容和流程等内容,以免在境外陷入被动。此外,消费者在旅行过程中遭受战争、军事行动、恐怖活动等引发的意外伤害也不属于意外伤害保险保障范围。消费者在购买境外旅游保险时应当仔细阅读保险产品的免责条款,了解保险保什么和不保什么,避免引发纠纷。

误区三:意外受伤就能赔付

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水平、医疗政策存在差异。例如,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医疗费用水平较高。消费者应当充分考虑旅行地区的消费水平、相关政策及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保额。许多医疗费用补偿保险保障范围为意外及突发性疾病产生的医疗费用,消费者在旅行过程中因既往疾病所产生的医疗费用不在保障范围。

需要紧急医疗救治时,一定要第一时间尽快通知保险公司,并在保险公司协调下获得适当的治疗。否则,因此产生的不必要或不当治疗费用可能无法全部获赔。在境外旅游中出现任何突发情况,消费者一定要保留好相关证明,如财物遗失后的报警证明、航班延误后航空公司开具的延误证明、医院的收据等,以便后续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