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公告牌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2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如何规范使用降脂药?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它们是生命细胞的基础代谢必需物质。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高血脂的状况,因此会选择降脂药来降低血脂。那么,你知道该如何规范使用降脂药吗?

合理选用降脂药的原则

临床常用的降脂药包括:他汀类,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维生素B3类,如阿昔莫司、烟酸、烟酸肌醇等;贝特类,如吉非贝齐、非诺贝特等;胆酸螯合剂,如考来烯胺、考来替泊等;多烯脂肪酸类,如亚油酸、脂肪酸等;其他,如熊去氧胆酸、谷甾醇、泛硫乙胺等。

其中应用最多的是他汀类药物,除了能减少胆固醇合成、加速胆固醇的清除外,他汀类药物还具有稳定粥样斑块、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抗氧化、抗炎、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在降脂、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规范应用上述药物的关键在于对症下药。高胆固醇血症首选他汀类,可以联合胆酸螯合树脂类或烟酸类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首选贝特类,同时也可以配合烟酸类和多烯脂肪酸类;一些贝特类药物因为具有中等降胆固醇的作用,适用于混合型高脂血症,如苯扎贝特等,也可配合烟酸类、泛硫乙胺治疗。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当血脂控制达标后,应逐渐减量,然后以药物的最低有效剂量长期服药来维持疗效,否则不但前功尽弃,发生心肌梗死等意外事件的概率也会大大上升。

降脂药常见的不良反应

他汀类:会引起肝功能损伤、横纹肌溶解症,表现为转氨酶升高和肌肉酸痛无力,停药后好转,但严重时会导致急性肾功衰,因此需要坚持定期检查肝脏功能和肌酸激酶的水平。

贝特类:会引起非特异性的胃肠道症状和胆结石。

烟酸类:大量使用会引起面部潮红、肝脏毒性、痛风和扩张血管等反应,严重时需停用。

胆酸螯合剂:会引起便秘、食管反流、恶心等胃肠道症状。

降脂药物服用“误区”

其一,误以为降脂药吃了就立马见效。与当即见效的降压药不同,降脂药的服用周期是大概两周至一个月,在周期内按时服用药物才会起到一定的降脂效果,因此患者不必太心急。

其二,不忌口。有部分患者认为服用降脂药物,体内血脂水平回复正常后,便能恢复从前的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对于高脂、高油、高胆固醇的食品毫不忌口。其实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想要取得更好的降脂效果,除了服用降脂药物之外,搭配均衡的膳食习惯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三,不遵医嘱。有部分患者在服药一段时间后,血脂水平正常了便擅自停药,或者服用药物自身感觉无效后,私自加大用药剂量。其实,这些做法其实都是错误的。擅自停药可能会导致类固醇再次升高,心脏病发作和脑卒中风险发生几率也随之增加;倘若加大用药剂量,药物相应的副作用也会增加,严重者甚至会造成肝肾损伤。因此服用降脂药务必要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

合理使用降脂药的注意事项

合理掌握服药时间,由于夜间人体合成胆固醇最活跃,而他汀类主要是通过限制胆固醇的合成起作用,因此晚上服药所产生的胆固醇降低幅度较白天服药大,所以他汀类药物应晚间顿服。

联合用药需谨慎,由于药物联用会加重不良反应,特别是他汀类药物与贝特类、烟酸类、甲状腺素、免疫抑制剂、吡咯抗真菌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或葡萄柚果汁同服时,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发生率升高,因此,在应用降脂药物前,需将自己正在使用的药物告诉医护人员,有助于合理选择治疗药物,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普陀区食药安办)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