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版面概览

下一版   

 

2020年09月2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措并举,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长风新村街道全面做实“群众工作法”

师大三村居委会收到锦旗
长风社工大学堂
白玉新村加梯开工仪式
组织居民紧急疏散
首问接待责任制

□记者 冯璐迪

如今,社区管理朝着越来越规范化、精细化及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居民们也感受到了切实的关怀。但居民在社区生活中,却总有一些琐事很感到很头痛:家里电路坏了不会修、独居老人的饮食起居很成问题,以及邻里之间的各种矛盾纠纷……这些都成为了阻碍社区和谐的因素。为此,长风新村街道创新工作方法,强调以人为本,采取多项措施全面做实“群众工作法”,赢得了居民们的一致好评。

首问接待责任制

让“办法总比困难多”

今年以来,长风新村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群众路线,夯实群众工作基础,落实“首问接待责任制”,要求居委会亮身份、明责任。长风新村街道自治办主任王雅萍介绍:“我们在每个居委会进门的醒目位置设立首问接待点,统一放置台卡,公示一周接待名单,接待人员当场回答‘百事能’范围内相关政策,帮助居民解决简单问题,无法当场解决的,需登记记录,以便日后及时跟进解决。”同时,街道还制作了便民联系卡,发放给各居委,上面有许多求助对象的联系方式,不少居民也因此而受益。今年6月,隆德小区有一对92岁高龄老人家中漏水严重,影响生活,因求助物业未果,于是根据便民联系卡拨打了街道值班室电话,在值班人员和居委会的协调沟通下圆满解决了漏水的问题,两位老人还特地嘱咐儿子写上一封感谢信。

同时,街道还充分学习“枫桥经验”,使矛盾就地化解,第一时间知道居民需求,上门实地查看并听取居民建议。秉持着“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理念,帮助居民解决了许多烦恼。海鑫公寓有一户家庭,丈夫患关节萎缩症近十年,爱人也患有严重精神分裂症,长期卧床。女儿因为父母的身体原因离异,一人照顾父母。接待人员便提议可以在居委会放一把备用钥匙,应急时工作人员可以上门,以查看其父母的身体状况,这一行为让她感到非常暖心。

据了解,根据接待事项的不同,街道贴心地将它们划分出了相应的等级:居委会自行解决、联络员牵头解决、单元长协调解决、主要领导研究解决等等,根据不同难易程度制定相应的解决方式,形成闭环。自2020年6月严格落实首问接待责任制以来,截至目前街道27个居民区共受理问题1302件,解决1243件,解决率95.47%,初信初访当面答复率100%,彻底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形成共享格局

群众的事和群众商量办

街道始终将群众的事情当作最大的事,真心真意地去服务解决,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今年6月11日早晨,光复西路发生天燃气泄漏,影响到紧邻的两幢居民楼。所属的海鑫居委会干部在第一时间会同消防、民警一起挨家挨户上门通知居民紧急疏散,在30分钟内成功地将100余位在家老人全部安全撤离到空旷场地,无一人受伤,也未发生负面舆情和投诉。

王雅萍表示:“自治共治是居民工作的重要理念和方式,最终目的是达到共享,因此凡事都要与群众共商共议,以达到共享的格局。”多年来,街道始终坚持“群众的事和群众商量着办”,对诸如加装电梯、完善小区综合修缮方案等涉及群众共同利益的诉求,都积极发动群众共同参与。今年5月,长四二委有两个小区开展综合修缮,在整个改建中,居委会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红色议事厅”三位一体共商共议,邀请党员、楼组长、志愿者、施工方、投诉居民、居民代表等多方召开了20余次的沟通协商会议,解决了多项数年未解决的问题。居民们纷纷表示:“通过综合修缮,小区的整体环境提升了不少,居民的幸福感也得到了提升,这多亏了街道和我们居委会。”

除了凡事让居民共同参与,集众人智慧以外,街道还积极挖掘社区治理中的共性问题,在梳理汇总各居民区的接待记录过程中,街道发现,诸如楼道堆物整治、上下楼漏水纠纷等都是相对棘手的问题。为此,街道相应职能部门专题协商共性解决方案,统一指导居民区,提升居民区解决问题能力。楼道堆物是文明创建、安全隐患整治重点,也是易回潮、难根治的堵点难点。曹家巷居委会接到居民投诉后,在街道的支持与指导下,通过红色议事厅和“楼事汇”自治平台,形成楼组共识,开展美丽楼组建设,让楼道旧貌换新颜。同时,以楼道评比机制促进居民履约,完善居民参与小区自治,引导大家互相监督、互相追赶、共同参与维护楼道环境。

世纪同乐小区位于顺义路100号,是个典型的老小区,已经建成近20年。“糟心”的居住环境让58号楼的三位楼组长虞明坤、江奇岐和徐孝铮看在眼里却急在心里。他们主动带头,号召楼内的热心业主对楼组进行一番彻底的改造,得到了大家一致支持。在楼内居民的共同努力下,58号楼实现了华丽转身,如今在小区里也声名大噪,总能吸引居民过来围观,并留下一片片羡慕的赞叹声:“58号的居民也太幸福了!”“我们楼栋能变成58号楼这样该有多好!”……热心业主纷纷表示,看到楼组变得这么美,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百姓利益无小事心系群众暖人心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只有把居民放在心上,把责任放在肩上,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才能切实做好群众工作。华东师大三村居委会收到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为民办事 关怀备至”几个大字,送旗人是一位名叫何月英的小区居民,几个月前的一天清早,阿婆在骑车买菜途中被一辆快速行驶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撞倒,由于女儿上班赶不回来,老伴腿脚不便,她便打电话求助居委会。居委会民政干部知道后,第一时间陪同何阿婆到长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何阿婆一直心怀感激,病情好转后,便来到居委会送上了一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

在关爱老人的同时,老旧小区的加梯工程也是街道近年来力推的一项民生项目,目前已完成4栋楼的加梯工作。白玉新村有两幢楼提出需要加装电梯,但是遇到了部分居民的反对,居委会与居民共同借助邻里情打“感情牌”,邀请老熟人老朋友劝说,仅用三个月就百分百通过了两台加装电梯的意见征询。

据了解,针对现阶段居民区社工人才队伍青黄不接、能力素质水平参差不齐、面对居民和应对复杂局面处理问题能力不强等问题,街道启动了居民区社工成才阶梯培养计划,以“长风社工大学堂”及“长风社工考核机制”为平台和抓手,通过阶梯式教学,采用积分制,以学促干、岗位成才,建立居民区青年社工人才库。通过阶梯式培养和职业上升导航,优先在优秀社区工作者中发展党员,选拔挂职书记(主任)助理,建立居民区书记和居委会主任后备力量“蓄水池”,提高社工的社会认同度和职业荣誉感,营造栓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长风辖区内的环境得到逐步改善,辖区群众满意度得到提升。接下来,长风新村街道将抓住关键环节,实现重点突破,进一步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为辖区居民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