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公告牌

版面概览

上一版   

 

2021年01月2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统战之窗】

追忆台胞老党员

□记者 黄琪 整理报道

在长风新村街道,有一位台胞老党员,居民们亲切地称她为“柯老师”。说起“柯老师”,几乎人人竖起大拇指。长风新村街道的每一位书记离任交接工作时总会感慨地说一句:“柯老师真是一个好人!”这位“好人柯老师”就是心系祖国、时刻以自己的言行践行党的宗旨的台胞老党员柯倩。

柯倩是我国台湾省台北市人,出身贫寒,早年生计艰难,受尽地主、资本家压迫剥削,1949年春随东家来沪。1950年8月,进入中国福利会幼儿园工作。直至1984年退休,三十余年来,一直与孩子为伴,为祖国的教育事业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感党恩胜似亲人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似乎唱出了柯倩的心声。

柯倩坚定信仰共产主义,对党和国家心怀感恩,对民生冷暖记挂在心。她常说:“如果不是共产党救我,新中国养我,我怎么能活到今天?还能过上这种衣食无忧、读书看报的日子?”

1953年,柯倩申请入党。此后,三十年光阴,三十年风雨,三十年考验,无论身处何境,无论风云变幻,柯倩丹心未改,矢志不渝,追求共产主义始终是她不变的信念。1983年10月1日,柯倩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入党后,她一日未敢忘却入党誓言,始终以党的荣辱、国家兴衰、民生疾苦为念,尽己所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单位继续以出色的工作业绩令人刮目,在小区则以高尚的道德品格为人称道。育栋梁呕心沥血

作为中福会幼儿园的教师,柯倩把每一个小朋友都视作幼苗般呵护,热心、真心照顾,耐心、细心教育,满腔热情育祖国花朵,一生心血铸人类灵魂。为更好地教小朋友读书做人,柯倩利用一本字典努力自学,认真背下整套课本;利用外出开会、听报告的机会认真学习,凡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即随时记录,回到幼儿园后付诸实践。在柯倩的努力下,全园最乱的班级被她带成了优秀班,孩子们与她建立了深厚感情,一个个都称她作“妈妈”,连最调皮的孩子也不例外。柯倩以突出的工作成绩多次被评为中福会幼儿园先进工作者。1978年,更是获得了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的殊荣。念民生扶危济困

2008年,柯倩先后通过居民捐赠、党员捐赠、台胞捐赠、特殊党费等形式为汶川地震灾区捐出自己靠平日节衣缩食积蓄下的钱款3200元,捐赠自己舍不得穿的全新冬衣2件。2009年,柯倩又向台湾“莫拉克”风灾受灾地区捐赠5000元。

不仅是倾囊捐赠,凡是涉及公益、关乎民生、服务社会之事,柯倩皆努力为之。街道干部介绍,柯倩刚退休时,主动承担了所在单元楼的楼道清扫保洁工作,扫地、拖地、擦灰尘,忙得不亦乐乎。居民们信任柯倩年高德劭,家庭邻里有了纠纷矛盾都愿意找柯老解决,柯倩就耐心为大家调解,公正直言,深得人心。

2010年12月2日下午,柯倩的捐赠仪式在浦东秀沿路中福会幼儿园康桥园区举行。在中国福利会、上海市台胞联谊会、上海宋庆龄基金会、上海红十字会、东方公证处的支持和见证下,柯倩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去世后将自己的房产和全部存款作为特殊党费,捐赠给上海宋庆龄基金会,设立“柯倩少儿助学基金”,为资助贫困地区少儿教育服务,并与上海市红十字办理眼角膜和遗体捐赠手续,希望能给需要的病患者带来光明,为祖国医学研究作些贡献。柯倩说:“是党和祖国给了我一切,把一切献给党,献给祖国,是我最大的心愿。”促统一不遗余力

柯倩作为一名台胞,充分发挥乡情、亲情优势,团结乡亲,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对台方针政策,宣传祖国大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全力推动两岸民间交流,密切两岸同胞感情。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柯倩多次参加接待岛内、海外台胞及外宾的活动,活动中,柯倩以乡亲情谊为纽带,善做工作,巧做工作。在1971年参与的一次接待海外台胞的活动中,柯倩同志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反驳了倾向“台独”立场的台湾客人的言论,并感动了所有在场的台湾乡亲。

柯倩还利用回乡探亲、与家人、朋友通信、通电话的机会,点点滴滴、润物细无声地做好争取台湾民心的工作,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1977年至1987年,柯倩担任上海市人大代表期间,认真履职,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为协助解决定居台胞回乡探亲一事大声疾呼,为促进沪台民间交流交往建言献策。

如今,柯倩已经离开我们近一年的时间,但她的一言一行仍感动着她周围的人,也感染着听过她事迹的每一个人。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