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版面概览

下一版   

 

2018年09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20年国粹传承 绽放“京”色年华

万航渡路小学打造“京”字招牌课程,助推学生个性发展

朱萍校长与尚长荣老前辈互赠礼物
展示活动外场学生表演
学校研习室内景
学生作品一角

记者 朱杰

一声声酣畅淋漓的锣鼓,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队伍……9月21日上午,万航渡路小学在校本部举办了“‘京’色+年华”暨学校课程成果展示活动。作为静安区一所注重课程教育改革,有着“重自主、乐参与、慧发展”办学理念的优质小学,学校开创京韵特色课程20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热爱京韵文化,喜欢国粹经典的学生。

戏剧大师现场受聘10月将开办讲座

走进校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充满京韵风味的特色门廊,整所校园顿时“摇身”变成了一座大戏台。在通往内场舞台的走廊上,嘉宾们可透过玻璃橱窗看到学校历年来获得的荣誉成就,此外还有优秀学生手工作品的展示。每到一处,你总能感受到万小独特的京韵味。在这一特殊的日子里,全校师生用实际行动向大家展示他们取得的教育成果。

经介绍,今年恰逢上海课程改革30周年,又是万小新一轮四年发展规划的重要时期。学校选择在此时举办课程成果展示活动,也是对20多年来开设京韵课程的一次阶段性总结。对“‘京’色+年华”的宣传活动,自从上学期就开始了。在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上,以100天、50天、10天、9天……1天的倒计时方式,让全校师生一同关注并参与其中。

在当天的活动现场,记者还见到了京剧界的老前辈尚长荣老师也受邀出席了本次活动。作为中国戏剧界首位梅花大奖得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传承人,尚长荣老师以创造性的艺术劳动和丰厚的艺术实践推动了中国京剧花脸艺术的新发展,为京剧艺术作出了突出贡献。朱萍校长将特聘老师的聘书递给了尚长荣老师,并互赠了礼物。随后,尚长荣老师为学校题词“京色+年华”,学生代表也为老前辈献上了“德艺双馨”的折扇留作纪念。

更让全校师生值得期待的是,尚长荣老师将在今年10月下旬再次来到学校,为师生们围绕京剧文化开一次讲座。近距离聆听京剧大师的魅力风采,也是万小师生的一份荣幸。

准备达半年之久80人合力演绎节目

记者看到,整场展示活动分为内场舞台和外场舞台,所有的表演节目都融入了京韵元素,并由学校师生共同排练、出演。在内场,有学生的京歌、民乐合奏、音乐剧等表演,而在外场则是京鼓秀、水袖舞、中华武术、舞龙等展示,人数最多的一个节目《“京”忠报国》是由80位学生共同完成。

据了解,为了出色地完成排练任务,在上学期,几乎所有的排练节目都安排在了每周二的快乐活动日。排练期间,有的学生手上磨出了泡,皮肤晒黑了,但都咬牙坚持了下来。对每个动作和每个姿势的精雕细琢,换来的是节目表演的成功,所有的努力只为向新老校友们呈现一台精彩绝伦的京韵表演。从这些学生的身上,看到的是中华文化坚韧不屈的精神。真情、活力、实干,是万小所有师生的三张名片。

学校老师表示,“‘京’色+年华”的名字本身就具有足够的内涵,“京色”与“金色”谐音,寓意希望万小的每位学生和老师都有属于自己的金色年华,通过此次课程展示活动留下各自最好的风采。中间的“+”表示了学校在课程设计上传承京韵特色,对学生而言代表着无限可能。同时也表示京韵课程作为学校的校本特色课程,也将不断地延续、

完善和发展。

京韵味无处不在“浸润”全学科基础课

说起学校京韵课程的发展历程,最早还要追溯到20多年前,当时的万春街小学就有了自己的京鼓队和舞龙舞狮队。之后,几所学校合并成立了万航渡路小学,学校在整合各方资源的同时,也将原先的传统京韵项目保留了下来。20多年来,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从万小毕业,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他们受过的传统文化教育却相伴他们一生。

学校老师告诉记者,万小既不是专业的戏剧学校,也不是想培养京剧演员。在学校的校本课程中,京韵元素其实在每个学科都有所体现,在音乐课上老师教学生学唱京歌,在美术课上让学生自主设计制作京剧脸谱,在体育课上以京韵操代替传统的健身操。此外,还有像“京京乐道”这样的综合性探究课,更是让学生发散思维,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学生对京韵文化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当前,以传承中华文化精髓的京韵特色课程已成为了学校特色课程里的“京”字招牌。例如,以探索京剧艺术为主的“京京”乐道探究型课程;美术与京韵相结合的《京剧脸谱DIY》艺术拓展型课程;在书法中融入京剧文化的《四书五京》拓展型课程等。除了让学生在校学习京韵课程外,学校还多次组织学生外出开展实践活动,如上街采访调查,到京剧院和专业老师学唱念做打。从静态作品的呈现到动态作品的展示,当天的活动是一次对学校全学科课程的综合体现。让每位来校参加活动的嘉宾和校友感受到浓浓的京韵味。

万航渡路小学曾先后被授予“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暨上海市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静安区“十三五”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并成立上海市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陈燕京韵工作室。至此,学校的京韵文化教育成果又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

近年来,学校的京韵特色课程成绩突出,学生作品多次荣获区级、市级奖项。其中,三幅京韵作品《小戏台》、《门神》、《京韵秀》不仅在上海市普教系统“一校一品”民族文化静态作品展示活动中均获得了一等奖,还在上海科技馆进行了集中展示。校方表示希望把现有的京韵课程继续延续下去,也希望有更多的社区居民和对京韵文化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持续关注和支持学校成长。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曹家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