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9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急救知识尤重要,关键时刻显身手

世界急救日宣传活动现场
急救知识展板
老师为学员讲解急救知识
学员进行心肺复苏实操考试

记者 朱杰

8月,一则有关“徐家汇地铁站一男子昏倒,幸好两位具备急救能力的市民出手相救”的新闻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每年夏天,在人流高度密集的区域,体质较差的市民有时会因空气不流通,出现头昏或晕倒等情况。如果你身边也发生了类似的突发情况,紧急时刻有没有急救知识和技能就成了一道“分水岭”。在120救护车赶到前,每一分钟的救护时间都显得十分宝贵。

纠正错误案例普及急救知识

9月4日上午,在曹家渡社区公益服务日活动现场,一排急救知识展板引来不少社区居民驻足观看。流鼻血时仰头,止血时用力捆扎,老人摔倒急忙扶……展板上罗列的这10个急救错误案例,让社区居民掌握了什么才是正确的急救知识,纠正以往的错误观念。

据了解,每年9月的第二个周六是世界急救日活动。对此,曹家渡街道红十字会联合了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将急救知识宣传嵌入到当天活动中。2016年10月,静安倾爱公益发展中心入驻曹家渡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承接了相关的项目管理。今年6月,机构被授予了静安区红十字救护培训基地,并成立了急救志愿者服务队。服务队现有成员160多位,分布在各个居民区,他们有着不同的年龄、身份,也从事着不同的职业。

项目主管李微告诉记者,此前,他们已组织过三场急救知识的技能培训,平均每月就有一场活动。让人感到欣慰的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来,了解和接触急救知识。

理论结合实操凭证“上岗”

经介绍,倾爱公益开展的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分为两种,对普及员的培训时间是一天8个小时,包括对急救知识的基础介绍;对救护员的培训时间是两天16个小时,包括更完备的急救知识和对实操技能的掌握。针对“心肺复苏”,授课老师会让学员掌握一套严格的操作流程,学员在考试时也需要进行一对一的单独考核。

每次培训时,来自区红十字会的专业老师和具备师资的助教老师会来到现场,为社区居民讲解和演示急救知识和技能。当老师讲解完理论部分后,安排学员分组进行情景模拟练习,最后对学员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师再进行逐一纠正。

值得一提的是,在身边有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和没有该设备的情况下,救护者采取的处理方式也会不同。考核时,设置不同的情景条件,既检验了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熟悉程度,又考察了他们的临场应变能力。只有通过最终考核的学员才能领到由区红十字会颁发的证书,证明已经具备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拿到急救资格证书并不是终点,而是需要学员反复操作和练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从容应对,保证救助的质量和高效。在急救志愿者服务队的微信群里,每天都会有人分享最新的急救知识和案例。

[急救经典错误案例]

错误案例一:流鼻血时仰着头

小时候一流鼻血,家长就让孩子仰着头,并用卫生纸堵住鼻孔。其实,仰着头会让血流入呼吸道,造成窒息。若是外伤后流鼻血,很可能是颅底损伤流出的脑脊液,堵塞鼻子可能导致颅内感染。

正确做法:

坐下来,身体稍微前倾,张开嘴巴,用嘴呼吸。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两侧,朝后脑勺方向挤压10分钟,以稍有痛感为宜。如果还出血,可稍微移动一下捏的位置,直到血止住。如血流不止,应立即就医。

错误案例二:老人摔倒急忙扶

看到老人摔倒,好心人都会下意识地把老人扶起来。问问有无大碍。但是老人多有骨质酥松,跌倒后易出现骨折,匆忙将其扶起可能加重损伤。

正确做法:

怀疑有骨折时,可就地保暖、止痛,防止休克。如出血应马上止血、固定。若怀疑脊柱骨折或情况较严重时,应保持老人身体不动,就地等待120急救。若能确认老人未骨折,还要观察其是否昏迷。意识清醒且没有不适的,稍事休息后可将其扶起,如果老人昏迷不醒,则必须请求120救援。在等待救援时,救护人需将老人原地缓缓放平至仰卧位,解开领口,并将其头部倾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反流。若老人出现突然、快速的意识丧失,大动脉脉搏消失,要马上进行心肺复苏术。

错误案例三:

急性疼痛乱用止痛药

食入毒物后,人们觉得将毒物呕吐出来会减轻中毒程度。于是,不少人将手指、筷子、压舌板等塞进嘴里催吐。

正确做法:

在没有查明病因时忌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断。患者疼痛加重时应尽快去医院检查,有些腹痛、头痛还会引发生命危险。

错误案例四:烧烫伤涂牙膏

做饭时被油溅到,或是手碰着热锅,疼得人直跺脚。很多人都会选择涂些牙膏,还有的人涂酱油。虽然药膏中的薄荷成分能让患处暂时感觉清凉,但这样易导致细菌滋生和创面感染。同样的,烫伤后涂酱油、撒盐,不但不能减轻伤情,还会刺激伤口,加深受伤程度,增加感染机会。

正确做法:

立即用凉水冲洗患处,抑制高温对皮肤的损伤,降低感染危险。用纱布包裹患处,保持其清洁和干燥。如果伤处起了水泡,切勿随意刺破,严重时要马上就医。

错误案例五:异物入眼使劲揉

任何细小的物体或液体,哪怕是一粒沙子或是一滴洗涤剂进入眼中,都会引起眼部疼痛。有人会下意识地使劲揉眼睛,以为这样能尽快将东西从眼里赶出来。

正确做法:

首先是用力且频繁地眨眼,用泪水将异物冲刷出去。注意一定要将隐形眼镜摘掉。绝对禁止揉眼睛,无论多么细小的异物都会划伤眼角膜并导致感染。如果异物进入眼部较深的位置,或有腐蚀性液体溅入眼中,务必立即就医。酸性液体会因水而扩散,所以不要自行用水冲洗。

错误案例六:

食物中毒赶紧催吐

食入毒物后,人们觉得将毒物呕吐出来会减轻中毒程度。于是,不少人将手指、筷子、压舌板等塞进嘴里催吐。

正确做法:

不要催吐或让患者喝任何东西,催吐可能造成患者咽喉更多的损伤或堵塞气道。如果患者吞咽了腐蚀性的东西,液体反流会进一步烧伤咽喉,导致疼痛和不适。应尽快拨打120,并立刻了解中毒者在什么时间服用了什么东西和数量,以备专业急救人员到来。

错误案例七:

喉咙卡刺硬吞食物

见到鲜美的鱼肉一着急,难免会被鱼刺卡到喉咙。人们想出了好多“妙招”应对,如喝醋、吞咽食物等。但其实这些方法都不科学。几口醋喝下肚,并不能软化鱼刺,吞咽食物还可能造成食道出血等损伤。

正确做法:

能看见的刺就直接用手或镊子取出。若看不见或当事人已不能说话,应立即就医。若发现有人用手抓住自己的喉咙,却不能说话时,说明可能是有异物堵住了呼吸道,应立即采取哈姆力克急救法。施救者站在被救人身后,以拳头的大拇指和食指侧对准被救者的上腰部,另一手紧握该拳头,使劲快速向上方挤压。急救时要控制力度,对较小的孩子要用力稍减。

错误案例八:

把中风昏迷者摇醒

不少人发现有人突然脑袋一下子耷拉在桌上,口眼歪斜流着口水,鼾声大作并昏迷时,都会不假思索地上去摇晃,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唤醒患者。有的人甚至怕打患者的脸,希望对方尽快清醒。但是这些动作都是不对的,因为在患者脑出血的时候头部受到晃动,会导致脑出血更快。

正确做法:

此时,如果患者坐在桌子边,应把他坐的椅子往前一推,把患者挤在桌子和椅子之间。如果患者已经躺在地上了,不能乱搬动患者。应该给患者摆成一个稳定的侧卧位。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展臂、撘肩、圈腿、翻身。要让患者一侧肢体伸直,另一侧肢体弯曲成90度。整体翻身,保护脊柱呈轴线翻转。

错误案例九:止血时用力捆扎

做饭时,一不小心切到手,鲜血直流。一般人都会用纱布或创可贴紧紧勒住伤口,有时把手指都勒紫了。其实,这样会阻碍血液循环,时间一长会导致肢体肿胀、青紫,严重的还会造成肢体末端坏死。

正确做法:

让伤者坐下或躺下,抬高受伤部位。用清水清洁污染的伤口,出血速度快时应先止血。用消毒纱布或干净透气、无黏性、吸水性好的敷料覆盖伤口,并用手按压5至10分钟(紧急情况下,可直接用手按压伤口止血)。若血液浸湿纱布,最好也不要取掉,应往上再加敷料。止住血后,可用绷带、布条包扎伤口。还可以用手指将伤口近心端的动脉血管压在骨头上,阻断血流。此法适用于四肢,但由于影响血液供应,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

错误案例十:

野外被咬用嘴吸毒

在很多电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人被毒蛇咬伤,就立刻用嘴为其吸蛇毒。其实野外被咬时,并不提倡用这种民间方法。因为如果口中有溃疡或存在嘴唇皮肤破损等情况时,毒液可能通过溃破处威胁到施救者。有口腔疾病的人也不能使用这种施救方法。

正确做法:

被咬后,立刻原地坐下或躺下,迅速用鞋带、裤带等绑扎伤口近心端,并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伤口,还可用冰块、冰水等冷敷伤口周围,以减缓毒素的扩散和吸收。呼救,由急救人员尽快将人用担架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案例由静安倾爱公益发展中心提供)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曹家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