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7月2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垃圾分类进行时 居民区各显“神通”

静安丽舍小区垃圾投放点
金融街小区垃圾厢房
金融街小区保洁员上门回收湿垃圾
康定路237弄垃圾厢房外景
怡甸公寓小区志愿者指导居民投放垃圾
云和花园小区垃圾箱房改造后

□记者 朱杰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后,垃圾分类成了市民经常提起的话题。作为生活垃圾的主要来源地,居民区自然成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主阵地”。曹家渡社区有14个居民区,每个居民区的情况又各不相同,在全市推行垃圾分类的大背景下,如何整合现有资源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成了每个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的课题。从第119期开始,本报开设专版聚焦社区的垃圾分类治理成果。在本期内容里,居民们将看到万航、叶庆居民区开展垃圾分类的实际情况。

[万航居民区]

小区撤桶守底线,党员带头树模范

在万航居民区11个小区里,既有高档住宅小区,也有户数较多的售后公房小区。针对不同小区的实际情况,居委会协调了物业公司、业委会和志愿者团队,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上因“地”制宜,最终收获了显著成效。

经了解,万航居民区最早开启垃圾分类的是金融街小区,该小区属高档商品房小区,总户数为140户,物业管理费是8.8元/平方米。原先,物业公司为了方便居民,在每个楼层都设有垃圾桶。今年5月,随着《条例》正式实施的日期临近,居委会向物业公司提出了撤桶建议,并在小区里发起了宣传动员。

经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高凌云介绍,在前期宣传期间,确实有部分居民提出了质疑。“物业费交了那么多,结果倒垃圾还要自己跑到楼下去”,有些居民怎么也想不通。对此,为了缓解居民的情绪,由居委会出面邀请物业公司经理和街道绿化市容所所长组成协商小组,与居民代表开了一次碰头会。

会上,居民的集中诉求就是希望垃圾桶不要撤,方便居民。但协商小组就向居民解释,垃圾桶摆在消防通道里既违反了消防条例,又存在卫生隐患,夏季期间还容易滋生蚊虫。既然要撤桶,垃圾桶就不可能再放回去,这也是居委会和物业把守的“底线”。

最终物业公司制定了解决方案,并和业主们达成了共识。6月3日小区撤桶后,保洁员每天两个时间段(中午12点至下午1点,晚上10点至11点)进行上门回收湿垃圾,如发现居民没有准确分类,可以拒收。每户住户有5次机会,超过5次仍没有准确分类的居民,物业公司将进行公示。此外,干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则需要居民自行投放到小区垃圾厢房。

静安丽舍是万航居民区里户数最多的小区,一共有634户居民。小区在建造时因规划问题,并没有在小区里建造垃圾厢房。为了方便居民的日常需求,物业公司在小区设了5个垃圾投放点。常年来,居民们早已习惯在投放点上扔垃圾,但这一切又在小区撤桶时发生了改变。

6月17日,小区施行撤桶后,原先5个投放点合并成1个点位。现在居民只能到小区门房间旁的垃圾投放点扔垃圾。为了营造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万航居民区第三党支部主动承担了小区垃圾分类的志愿者工作。由支部书记蒋金根带头,带领全体支部党员每天早晚守在垃圾投放点旁,引导居民投放垃圾。

据介绍,第三党支部成立于2005年,党员人数近70人,除去高龄和行动不便的,支部85%的党员能经常参加组织生活。蒋金根以前当过兵,2014年组织关系转到第三党支部后,由于做事认真、干练,得到党员们的一致推荐做了支部书记。

党员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是每天早上6点30分至9点30分,晚上6点至9点,早晚各三个小时。蒋金根告诉记者,小区正式撤桶后他就负责每天的志愿者排班名单。6月17日至6月23日是小区撤桶的第一个礼拜,每天早晚有两位党员志愿者值班。经过1个多月的适应期后,小区居民的分类意识有所增强后,现在早晚就由一名志愿者值班。在招募党员志愿者过程中,他也号召党员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居民树立好榜样。提议发出后得到支部党员们的积极响应,还有几位80多岁的老人也报了名,他们都希望为小区的垃圾分类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记者在小区投放点看到,干湿垃圾桶、可回收物垃圾桶、有害垃圾桶一字排开,旁边还有空湿垃圾桶作备用。居民扔完垃圾后,还可以在水槽里洗手,洗手液和肥皂都是由党员志愿者无私捐赠。保洁员说,经过1个月时间的适应后,大多数居民已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尤其在湿垃圾除袋上做得普遍较好。

由于党员志愿者的平均年龄都在70多岁,为安全考虑,蒋金根每天早晚都要来到投放点询问志愿者的身体情况。如有志愿者出现身体不适,他就会安排“替补”志愿者,或者自己先顶上,让生病的志愿者安心休息。支部党员们说,通过垃圾分类不仅提升了大家的积极性和热情,也增加了彼此了解。有的支部党员还制作了小视频,将志愿者为居民服务的感人瞬间,发到业主群里让居民都为之触动,表示将主动做好源头分类。

在支部党员的带动下,有些小区居民也开始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里。7月1日当天,为了庆祝建党98周年,第三党支部全体党员在小区门口拍集体照,居民看到有党员志愿者在执勤,就上前替党员顶替了一会儿,这个小小的举动也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蒋金根谈到,第三党支部的党员们在小区居民面前,展示了共产党员无私奉献、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如今小区垃圾分类的整体风气也越来越好,但在硬件设施上仍有不足。下一步,他将积极联系居委会和街道有关部门,为小区垃圾投放点的环境改善继续努力。

[叶庆居民区]

柿子先挑硬的捏,居委物业配合默契

今年6月,叶庆居民区针对居民区里的痛点难点,全方位、分步骤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刚起步时居委会干部也觉得这是一项棘手的任务,做了之后可能吃力不讨好。于是,在居委会召开的内部工作会议上,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储孝君就提出,居委干部首先要保持统一认识,克服思想上的障碍。

常言道,柿子要挑软的捏,但叶庆居委会的做法却恰恰相反,柿子先挑最硬的那个捏。在叶庆居民区,要论管理难度最大、垃圾投放量最多的还要属康定路237弄垃圾厢房。尽管该处垃圾厢房,名义上是益民公寓小区的配套设施。但因垃圾厢房的地理位置特殊,位于康定路延平路交叉口,除了本小区的600多户居民,还有延平路上的300多户里弄居民也来扔垃圾,周边还有餐饮店和酒吧,让原本的小区垃圾厢房“升级”为社会垃圾厢房,给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针对这种特殊情况,居委会多次与物业公司召开了工作会议,根据《条例》规定,明确提出生活垃圾的管理主体是物业公司,并督促物业公司提升责任意识,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此外,居委会还成立了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小组,在小区加强宣传的同时,还对沿街的商铺进行了点对点的培训和责任约谈,督促店铺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劝告店员不要将餐饮垃圾倾倒在垃圾厢房里。

记者在现场看到,离康定路237弄垃圾厢房几步开外就有一道门闸,平时居民只能通过旁边的小道通行,旁边是保安门卫室。为了让垃圾厢房的垃圾来源清晰化,居委会督促物业公司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记录外来垃圾的来源,对于外部垃圾需要逐一登记。通过人为设置一些障碍,让周边门店逐渐形成自觉意识。

对于没有垃圾分类的居民,志愿者看到后也会做劝告示范。随着严格把守底线,加上物业公司的配合和志愿者服务,该处垃圾厢房的情况有所好转。当前,大多数居民已养成除袋投放湿垃圾的习惯,物业公司还在垃圾厢房旁加装了水槽和摄像头,规范垃圾厢房的日常管理。自从开展垃圾分类后,康定路237弄垃圾厢房每天湿垃圾的数量也明显增加,从原先的一天两桶(120L)到现在的一天大约十五桶左右。

在开展垃圾分类过程中,怡甸公寓小区也起到了模范作用。该小区的物业公司不光具有很强的责任意识,还出资对小区垃圾厢房和“两网融合”服务点进行了改造。因为业委会联谊工作沙龙的缘故,其成员又是由业委会成员、物业公司经理组成,居委会、物业公司和业委会形成了“三驾马车”,在开展垃圾分类上配合默契。

5月28日,云和花园小区物业对垃圾厢房进行改造,6月10日完工。撤桶前,小区志愿者也积极响应,配合居委会做好宣传工作,为垃圾分类贡献力量。6月15日,400多户居民全部撤桶。由于前期宣传到位,撤桶后收获了良好成效。目前,该小区已经做到了定时定点投放垃圾,分别是早上7点至10点和晚上6点至9点。

此外,康定路863弄、947弄和康定路237弄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居民生活垃圾厢房遭遇社会垃圾的倾倒。为此,叶庆居委会多次协调物业并积极寻找良策。近日,居委会邀请街道绿化市容所,居民区各党支部和居委会进行结对,从社区党员、志愿者和居民代表中选出5位成员成为社会督察员,对居民区的垃圾厢房进行巡视监督,及时杜绝不良现象。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曹家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