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读者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7月0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梦开始的地方

作者近照

电影是现代八大艺术中最年轻的成员。在电影的百年发展历程中,一代又一代电影人通过智慧和汗水,为世人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每一个热爱电影的人,同样也热爱生活。

文 小火星

家住曹家渡的刘小姐(笔名:小火星),十多年前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学成归来,目前在外企从事品牌营销及市场传播管理工作。

平时,她最大的爱好就是看电影,除观摩院线上映的影片和历年的优秀作品外,还极其关注国内外电影节的各项相关活动和赛事,现为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员、心理咨询师执业联盟成员。她希望电影专栏可以给读者带来一份欢愉,一份感悟。

每年的6月对于上海的影迷来说是一个“高光时刻”,因为一年一度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就在这个初夏举办,届时无论经典老片还是新晋首发,几百部精心挑过的海内外优秀电影作品将在大银幕上与观众见面。

在中国百年电影文化和电影工业发展史上,上海这座城市一直以来积累了丰厚的电影人文资源。自1993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问世以来,就成为中国首个、至今唯一的非专门类竞赛型5A级国际电影节。今年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于2021年6月11日至20日举行,想必上个月影迷们都在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大影院之间,虽然辛苦,但一定“痛并快乐着”。的确,在一周多的电影节期间,实在是有太多优秀的影片值得推荐,不过本次选择了一部类型特别的作品与大家分享——音乐纪录片大热门《摇滚庄园》。

与我们较为熟悉的剧情片不同,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真实记录或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现,而所有的呈现均以真实为本质,并用这种真实的质感引发人们对于人与事的思考与领悟。谢尔盖·爱森斯坦说:“对于我来说一部电影使用什么手段,它是一部表演出来的故事片还是一部纪录片,不重要。一部好电影要表现真理,而不是事实。”就这一观点来言,纪录片与故事片之间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它同样是一种通过镜头来完成的有关艺术呈现与人文思悟的影像语言。

《摇滚庄园》顾名思义是一部讲述摇滚乐的纪实作品,由于标题里还带有“庄园”两字而更具地域指代性,英伦气质一下子呼之欲出。这是一部讲述英伦摇滚五十年历史兴衰的纪录片,但它却通过一个鲜为人知的特殊视角,以一家在摇滚乐坛里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录音棚作为叙述的“主角”,以此来追忆那些令乐迷们神魂颠倒的音乐团体以及经典作品创作背后过往的心路历程。

半个多世纪前,由于摇滚音乐的兴起,一对生活在威尔士乡村地区的兄弟俩开始迷恋起了摇滚乐,他们买了好些乐器,怀揣着自己“音乐梦想”,没日没夜地练习,一心想成为明星。由于当时市场上只有几家专业的录音棚,所以如果你要做唱片,就必须要先去录音棚录音乐。可惜的是,按照兄弟俩当时的水平,他们根本无法得到录音的机会。为了继续自己音乐的梦想,他们把在威尔士地区农场里自家的房屋改造成了录音棚,虽然,一开始这间因地制宜的录音棚极为简陋,但没曾想最终这里却成为了摇滚乐坛最富盛名的“家庭住宿式”洛克斐尔德录音棚(英文名:Rock field Studio),更是成为了一代代年轻乐队们梦想的出发地。

整部纪录片可以分为两条叙事脉络,一条是由来自威尔士地区农场的两兄弟的回忆,形式多以他们的自述为主,还穿插了多处幽默诙谐的卡通形象,不仅弥补了史实资料上的缺失,也为这个录影棚的回忆部分增添了几分生动鲜活的色彩;另一条便是一组对于知名英国摇滚乐队片段式的“面对面”访谈,基本以采访形式为主,但也会加入一些当时的个人、团队照片和演出镜头来增强叙述的历史感。两条脉络交错有致,相互照应,让人不得不唏嘘,时间荏苒如白驹过隙,岁月流逝于方寸之间。

本片中的许多有关乐队回忆的细节都能极大满足观众的好奇心,诸如,皇后乐队主唱弗莱迪在洛克斐尔德录音棚里是如何写完神曲“波希米亚狂想曲”的收尾;你也许想象不出,如今受世人追捧的绿洲乐队,当年也会像疯狂的小粉丝那样,半夜开拖拉机去偷看石玫瑰乐队录影棚的排练现场。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酷玩乐队的故事。在一个晴朗的夜晚,正当年轻的酷玩乐队才思枯竭的时候,他们走出录音棚,顿时被威尔士乡村夜晚的漫天繁星深深地震撼,抬头一句,“看,这些星星。”居然成为了他们艺术上的创作灵感,这片繁星的夜空随后便转化成了一串优美流畅的旋律,酝酿出了那首他们自己都调侃说,不知意味何在,却让他们火了十几年,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Yellow》。也许现在的乐坛已不会再听到如此浪漫随性,富有趣味的小故事,或许那份恬静自然的创作氛围已然变成了当今商业运作里一种高攀不上的“奢侈”。难怪好些影迷+乐迷都为能看到这部纪录片而感到心满意足,自称自己简直是收获了此届电影节里观影体验上的双份“喜悦”。

无论是英国60年代的硬摇滚代表,黑色安息日、鷹族雄風、70年代的皇后乐队、简单头脑乐队等以及80-90年代出现的绿洲乐队、石玫瑰乐队和后来的酷玩乐队等,都是带着各自对于音乐的梦想,踏进这个录音棚的,那时候没有人知道未来会怎样,甚至于他们自己也是一片迷茫。但出于彼此对于梦想初心的执着与坚守,兄弟俩为音乐人筑起了一个专属的创作空间,虽然没能直接让自己的梦想“成真”,但他们却最终让梦想的阳光照进更多年轻音乐人的现实。

兄弟俩的后辈至今还在操持着这个录音棚,虽然由于数字化技术的日新月异,现在的乐队对于录音棚不像以往那么依赖了,但太过完美的数字化音乐合成,大大削弱了音乐本身的真实质感,所以人们依然怀念那些录音棚的时光。洛克斐尔德录音棚表面上看似一个动物的牧场、一座静怡的庄园,更像是一个悲欢离合的情感聚集地,这里可能代表着一份从天而降的灵感,一份埋藏于心的欢喜,抑或者是一份挥之不去的遗憾、一段无法复制的人生、一个不可替代的“梦开始的地方”。

“梦想加坚持,好事自然来。”当兄弟俩最后与大家分享自己人生感悟之时,这句简短朴实的人生箴言既见证了他们自己的梦想,也是对于所有正拥有着梦想的人们最好的鼓励与祝愿。的确,青葱岁月,梦想如歌,我们都很平凡,但却因梦想而伟大。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曹家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