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晶 普陀区是近代上海产业工人等劳动阶级居住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是上海工人运动的发源地之一,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被誉为“赤色沪西”。 在40年改革开放历程中,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历届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砥砺奋进,奋发有为,把一个经济发展、城市建管和人民生活水平相对滞后的老旧工业区,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城市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城区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各项社会事业欣欣向荣的新城区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普陀深厚历史文化传统和普陀党员干部群众的智慧、韧劲和勇气,更好树立城区形象、提升城区品位、丰富城区内涵,更好增强全区干部群众对普陀的认同感、自豪感、归属感,日前,普陀向全社会开展“普陀精神”表述语征集活动,通过集思广益,凝聚共识,总结提炼出既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又能够概括普陀特点和彰显城区个性的“普陀精神”,为改革开放再出发提供精神动力。 勇敢坚韧、锐意进取、开放创新,什么才是“普陀精神”?这些长寿人有话说! 德洋恩普·发奋图强 继往开来·激流勇进 投稿人:汤荣生、王关美(夫妻二人) 【注释】 德洋恩普——意寓“德泽优渥普及”,取其一个“普”字,即普陀是人间仙境、长寿福地,德泽优渥惠及全体百姓。 发奋图强——普陀曾经有着“两湾一弄”,是多棚户的“下只角”,但是普陀人民秉承“不怕差、只要抓,因为差、更要抓,坚持抓、改变差”的精神,在改革开放40年之中让旧貌换了新颜。自力更生、发奋图强永远是普陀人民的精神内核。 继往开来——普陀是上海西部的水陆交通要道,是上海著名的老工业区,是上海乃至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有20处工业遗产、40余处文物点,还留有着像顾正红、杨华等许多烈士的革命印记。未来,普陀人民要继承沪西光荣的革命传统,不断发扬光大,以求新发展。 激流勇进——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在普陀境内横穿而过,划过许多美丽河湾。勇敢勤劳的普陀人民常年傍水生活,果断、勇猛,在急流中一往无前。劈波斩浪、激流勇进的普陀精神要代代相传。 勇弄潮头·崇文睿智·同心致远 投稿人:寿唯佳 【注释】 勇弄潮头——源自诗句“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寓意勇于进取、敢为人先、富于创造。普陀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祥地之一,是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很长时间里普陀区都走在上海乃至全国的先列。当代普陀人要继续发扬勇弄潮头的精神,在新时代昂扬奋进、勇闯先河。 崇文睿智——意味着传承普陀文化的精神品格。普陀区拥有江南名刹玉佛禅寺、艺术地标M 50园区,江南丝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应当保护和延续文脉,以学习力、智慧力推动普陀区转型升级、加快发展。 同心致远——寓意普陀人民团结一心建设和谐幸福美丽家园的精神追求。突出了新时期普陀在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以及人与人和谐中迈向更高境界的目标愿景。 水陆贯通·润泽大千·文华新秀 投稿人:曹丽 【注释】 水陆贯通——普陀区是上海市西部的水陆交通要道,以境内普陀路而得名。吴淞江(俗称苏州河)横贯全境,是西连太湖流域,东通黄浦江、长江的内河航道。19世纪末叶,中外商人凭藉吴淞江水运之便,纷纷在两岸兴建工厂,促进了境内经济的发展,逐步成为上海著名的老工业区。 润泽大千——寓意普陀区地理位置优渥,气候宜人,生态宜居。普陀区属于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海洋型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冬暖夏凉,光照充足。区内又有梦清园、长风公园、桃浦绿地、曹杨环浜等多个大型公共绿地或公园,环境优美宜居。 文华新秀——寓意普陀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普陀有着较为独特的宗教文化资源,区内不仅有上海现存唯一的元代地面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真如寺,还有闻名东南亚地区的玉佛寺、沪西清真寺等宗教寺庙。此外,普陀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发源地之一,有“赤色沪西”的美称,区内海上动漫博物馆留存许多工人革命运动遗址。普陀区博物馆事业发展迅速,苏州河沿岸已建、在建各类博物馆、艺术馆和纪念馆多达10余个,初步形成以近现代工业文化为主体、高雅文化和红色文化为补充的博物馆展示走廊。历史文化资源将为开创普陀发展新局面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和谐、兼容,先一步 诚信、卓越,高一格 投稿人:周传先 【注释】 和谐是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意指“和而不同”、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具有差异性的不同事物的结合、统一共存。和谐社会指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即“形成全体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兼容指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普陀的发展要在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在和谐中求创新、求突破,争取走在全市前列。 诚信既是立身之本,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必需的价值取向;卓越指各行各业精益求精、勇争一流。普陀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更要以诚信立身,以质量取胜,对照卓越全球城市中心城区的高标准,对照卓越全球城市中心城区标准,努力实现新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