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小城大事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6月1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我和我的祖国

长寿路的昨天和今天

如今的道路宽阔,商务楼林立的长寿路
曾经的大自鸣钟商圈
尚未拓宽的长寿路,道路狭窄

编者按: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长寿社区晨报》特别开启“我和我的祖国”栏目,社区文魁以“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为视角,用文艺的形式生动展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生动展现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努力奋斗的精神风貌。用文艺表达人民群众对祖国的赤子之情,激励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文 翟笃钧

上世纪60年代,新婚燕尔的我把家安在了普陀与静安交界之处的江宁路,也就是现今的玉佛城地块。初到普陀,家门口的长寿路是我最常踏过的马路,上班出行每天都要经过。当时,人们习惯把这一大片区域称作“大自鸣钟”。

那时的长寿路虽没有现今那么宽敞,但热闹气氛却是一脉相承,犹记得长寿路从江宁路至西康路的这一段,“闹猛”程度最甚!这里有中西结合庭园式的妇婴保健院;有楼宇整齐、规范排列的中百四店;有四开间、门面品种较全的箱包店;有品牌各异、中外均有的钟表店;有驰名沪上的“四如春”点心店;有拥有各种面料、时装的布店、服装店;有赫赫有名的西康路室内菜场;还有门面装饰仿古的中药房和大楼里的牙病防治所等。

虽然这里离开传统意义上的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有着将近十里路,不过商肆林立,市井生活丰富的长寿路,俨然是沪西首屈一指的闹市地段。

从长寿路桥西侧至曹家渡这一段而言,那时光电影院就有二家:常德路附近的大都会和曹家渡的沪西电影院;中学有四所:新会中学、西康中学、长寿二中即现今的同济二附中和五一中学,还有以教学质量闻名的江宁学校;医院有两家:纱厂医院(利群医院)和纺一医院;此外,这里还有一座与静安古寺一样齐名的玉佛寺。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当时沪西最重要工业基地,长寿路一线的工厂也是一爿接着一爿。江宁路上有造币厂、革新电机厂,长寿路桥桥堍边有国棉十四厂,叶家宅两边有国棉一厂和六厂,曹家渡有国棉二十五厂以及绢织厂毛纺厂等。可以这么说,长寿路沿线工商医学文样样齐全,放眼全上海,这也是不多见的。

在普陀落户一段时间之后,我对这里的认识愈发深入了。在长寿路沿线生活,总是离不开与苏州河打交道。那时的苏州河,不但是一条重要的通航水道,更是一条划分市区与近郊的天然界线。那时的人们习惯将苏州河南北唤作浜南浜北。

与位于浜南纱厂医院(利群医院)相邻的集贤邨、光明邨,玉佛寺旁的金城里卫煤齐全、整洁的新式里弄房子相比,浜北的两湾一弄多见滚地龙式的陋房简屋,那时站在横跨苏州河的桥上眺望,云泥之别一瞥便知。当时传着这么一句民谣:“浜南无限好,浜北太多差;道南简棚连,道北只见田。”这民谣却是对当时普陀区的真实写照。

记得妻子那时被分配到归化路桥(昌化路桥)边的一所中学任职,学校紧靠潘家湾,学生都居住在那儿。有了孩子后,学校没有托儿所,只得将待哺的婴儿寄放在学校附近的居民家。那家是六口之家只住10平方米的简屋,屋内床上搭床,烧饭在门外,邻里间房连着房没有丝毫空隙之处,前后屋的连接处只剩下一人能过的窄弄。巷弄之中小道如蛇形,弯弯绕绕,陌生人进入如入“迷魂阵”。每每接送孩子之时,我都会心想:“拍七十二家房客如要取景,这里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近年来,我时常会回想起几十年前,家门口的那一幕幕生动鲜活的生活图景。移步窗口,遥看如今高楼林立的崭新城市面貌,这在以前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毕竟谁会料到,改革开放后的上海,在仅仅数十年间,变化竟会如此巨大!

上世纪90年代,浜北的朱家湾首先动迁。人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在锣鼓声中告别了好几代人居住的窝棚,施工队伍进场这片热土后,建起了高层住宅楼。随后,上海的城市业态也迎来了巨大的结构性调整,长寿路沿线那些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纺织厂相继外迁,地块腾笼换鸟成为了新式居民区。此外,狭窄拥堵的长寿路也焕然一新,在千禧年之际,长寿路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拓宽工程。原先的“大自鸣钟”区域一众商铺都随着这波改造隐没于历史之中,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高级商务楼及商业中心,虽然改造项目大兴土木,不过这片沪西福地的繁华气息丝毫未见消减,反而愈发强劲。

曾几何时,谈及普陀区的印象,大家难免会说出这样的一句调侃:普陀普陀,又破又大。如今的普陀区哪还有浜南浜北之分,道南道北之别,看到的全是高楼林立,眼见的都是地铁四通,“破大区”的影子早就不见了踪迹,落后的刻板印象也已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普陀,社区广场前音乐四起,舞者翩翩起舞;公园里鸟语花香,歌声戏曲声伴奏声,一声连一声;超市前,购物者小车装满喜说连连;校门前欢接送宝贝话长话短……

晚饭之后,华灯初上,我最享受的就是在家门口的长寿路上兜兜风。一日,有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许是触景生情感叹地说:“我们真是赶上了好时代,保重好身体,活得再长寿些,看看那时的生活,绝对会比现在更加美好。”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长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