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晶 整理报道 母亲河苏州河,蜿蜒滋养着上海这座城市,孕育出沿河两岸的百年民族工业。受苏州河滋养最多的上海中心城区,要数上海“西大堂”普陀区。而在整个普陀区之中,长寿路街道更是受苏州河恩惠最多的一片区域。 作为上海市中心城区唯一一个横跨苏州河南北两岸的街道——长寿路街道与“苏河水”共荣共生。昔日的长寿段河湾,是民族工业的发祥地。如今,苏州河河畔规划布局正在铺展,此处将成为中心城区“最具想象力”的品质空间。 工业遗产承载产业发展 苏州河沿岸运营着上海的近代工业文明,这里留下了一批百年厂房和车间仓库。这些不可复制的历史资源,已被精心改造成一个个创意园区,成为孕育发展优势产业的载体。 长寿地区,有着苏州河最美岸线“五瓣莲”。沿河的莫干山路50号M 50创意园,可以说是上海文化创意园区的源头。这里最初是成立于上世纪30年代的信和纱厂,后来成为春明粗纺厂的闲置厂房。1999年底,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实行关停并转。暂时空置的厂房被艺术家薛松发现,他把个人工作室开进这里,成为第一位入驻厂区的艺术家。此后,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家艺术机构和设计创意公司纷至沓来,使M 50成为国际知名的时尚文化新地标。 以此为开端,一批老建筑被陆续“激活”:澳门路上的中华1912创意产业园,是中华书局印刷所澳门路厂旧址,也是我国唯一保留完整的出版机构旧址,2010年重新打造开业后,致力于文化传媒创意产业发展,还设立了青年创业就业孵化基地;曹杨路桥旁的开伦·江南场,前身是赫赫有名的江南造纸厂,2015年底变身为欧陆风格创意办公园区,引入一批互联网科技企业;长寿地区最年轻的创意园区“创享塔”,由带有瞭望塔的宝城纱厂百年建筑改建,这个“潮酷”园区为时尚创意产业打造集创作、展示、体验与销售为一体的创新生态…… 沿岸不单是“物理”贯通 这些年,长寿人“家门口”的苏州河两岸变绿、变美的模样,众人有目共睹。随着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四期工程的全力推进,苏州河普陀段沿岸涉及的19个断点,目前已有12个完成贯通,其中长寿路街道辖区内的苏州河沿岸的9处断点,目前已有8处完成贯通。 苏州河两岸的“死路”和“断头路”多是因为住宅小区所造成,这也意味着贯通后,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小区里的居民。家住苏堤春晓小区的王阿伯告诉记者:岸线原来不通的时候环境不太好,堆放东西都是死角,我们散步的时候能闻到水汽的味道,但就是走不到岸边;现在岸线打通了,路面很好,环境都改变了,特别是晚上健身跑步,心情别提有多好了。 不过,在社区治理越发讲究“绣花针”精神的当下,城市管理者们早已不再满足于单一的物理空间贯通。不久前,一位街道工作人员就将苏州河长寿段曾经的“断点”逐一用脚步“量”了一遍:“走了大概将近16000步,边走边看,岸线‘物理’贯通后还应考虑要贴近居民的需求,比如说附近有没有洗手间,比如说年纪大一点的老人万一不舒服了,是否能够有可以报警这一类的东西,能否考虑得更精细化一点。” 谈及岸线“贯通”,长寿路街道办事处主任赵永尊说:在打通道路中实现人心相通,才能使城市在更新中实现共治与自治。 不久前,当苏堤春晓的居民同意打开小区封闭多年的围墙时,与小区一墙之隔的创享塔创意园区也开放了大门,愿意与邻居们共享自己的公共空间。园区副总经理孙蒙佳告诉记者:所有的老百姓都可以进到我们的广场,进到我们的大厅,甚至于进到我们屋顶的花园,只有开放了融合了才能够把社区共同体做好,你的人流量、人气上来了,对你的园区的招商会是一个促动作用。 此前,普陀区区长周敏浩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2019夏令热线——区长访谈节目中说道:未来的苏州河两岸将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贯通,更重要的是在打通道路中实现园区与园区之间、园区与居民区之间的文化通、管理通、人心通,才能使城市在更新中实现共治与自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