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期关键词:无私奉献 □记者 叶苹 杏杨园居委会旁边有个面积不到3平米的小门房间,简陋、狭窄,从外面看很像小区保安工作的门卫室,但杏杨园小区大多数居民都知道,这里是物业经理金浩的办公室。虽说金浩的头衔是物业经理,但像杏杨园这样的老式小区保洁、保安人员皆为劳务派遣制,手下无人,水管爆裂、停车纠纷、家门反锁……大多数时候都需要他亲力亲为。 军人出身 踏实肯干 金浩是从人民子弟兵中走出的物管干部,身姿挺拔的站立、掷地有声的话语,跟他相处的人都能明显感受到他与普通年轻人不同,有一份军人独有的气质。金浩中专毕业后选择去部队服役,2007年,退伍后的他进入曹杨物业成为了一名水电工,刚入行的时候金浩没有任何经验,一切都要从零学起。尽管已离开部队、脱下了军装,但他把军人的纪律和标准带到了工作岗位上,学习自律刻苦,为人诚恳朴实,做事勇于担当。 小区地下管网每到雨季和秋冬季节为了防止堵塞,都会做好例行的季节性清掏,需要人下到管井里。管井常年弥漫着恶臭,远远站在旁边都能闻到气味,但是金浩不怕脏,也不怕臭,在需要人下到管井里用手清理管道时,他从不推拒,手捧出一堆堆的渣滓,弄一身的腌臜物,他也从无怨言。在扎扎实实地为民服务4年后,金浩被安排到桂巷新村担任协管员,负责对账、调解等工作,由于表现突出,一年后他正式被提拔为杏杨园物业经理。 从抵触到认可 “刚到杏杨园工作那会儿,我觉得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因为那时候大家都不认识我,有一种对陌生人的抗拒感。记得有一次,我发现车棚管理人员在打牌便上前制止,告诉他工作期间不能进行娱乐休闲活动,万一这期间停放的车辆出现安全事故怎么办,在场居民非但不理解我,反而还怪我多管闲事。但随着居民对我的了解逐步加深,这种事情就再也没发生过。” 2012年,318号楼的阿姨因为将纸板箱放在煤气灶旁边不慎引起了火灾,浓烟从窗户漫出,当时正在小区广场做活动的金浩看到后立刻报警,随后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冲上了楼,奋力扑打灭火,成功把阿姨救了出来并送去了普陀区中心医院,挽回了火灾可能造成的巨大损失。前段时间,杏杨园开展下水管道改造,一位阿姨在阳台上打了一排柜子正好将管道封闭在内,改造需要将柜子彻底拆除,但在拆除费用上阿姨和施工方迟迟不能达成一致,为了不耽误进度,早日让居民用上新管道,金浩私下自掏腰包补齐了差价,该楼的管道改造才得以顺利实施。 厚积薄发 硕果累累 日前,杏杨园成为了曹杨新村街道首个实行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试点小区,受到了居民的热情欢迎。选择杏杨园作为首个试点,与其居民良好的环保理念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不无关系。早在2010年,杏杨园就开始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在物业、居委会的联合宣传下,当时就有居民反映他在自己家已经把垃圾分好类了,但没有相对应的垃圾厢房投放。长期以来,金浩对杏杨园保洁工作十分重视,不仅清扫次数相较于其他同类小区翻翻,还引入了保洁巡更系统,增加了垃圾厢房可回收物分拣环节等,种种举措促进了杏杨园居民对环保的深刻认识。 在杏杨园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正式启动前,金浩除了通过黑板报、宣传栏等传统方式外,还组建了垃圾分类突击队在小区内进行慢跑宣传,多形式、多角度为垃圾分类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此外,在曹杨物业的大力支持下,本次活动中还推出了受居民热捧的“21天”习惯养成计划。居住在杏杨园小区的居民只要每次定时定点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志愿者就会在集章册上盖章,连续21天就能获得相应抵扣卷,居民可以用来抵扣差不多半个月的物业费,或兑换空调清洗服务。曹杨物业经理赵杰介绍,“21天”可以养成一个习惯,希望通过这些福利,鼓励居民定时定点投放,成为垃圾分类时尚达人。 从水电工到物业经理,金浩的身份变了,但每天的工作内容仍然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功臣簿上没有他的名字,英模报告中没有他的事迹。他只是普普通通的物业一线员工,他的身影和足迹每天都要留在杏杨园这片熟悉的土地。物业的成就靠的是一点一滴、日复一日的积累和持之以恒的坚守。金浩坦言,在工作中,也受到过不少的委屈,也遭到过部分业主的误解,但是这么多年来他从来没有放弃过。“都是些小事儿,我们做的就是为居民服务的工作。在小区工作琐事很多,也很辛苦,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让每个居民在小区生活得舒心。” 曹杨社区晨报已经正式开设“习德修身”专版,每期报纸将发布一个修身关键词,从词义本身、人物故事、身边评论、线上互动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如果你身边有符合关键词主题的好人好事,欢迎向我们提供线索或者素材。电子稿请寄: caoyang_hom e@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