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风华曹杨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6月1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端午花开

文 梅常青(杏杨园居民)

端午锦开得正艳时,便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

农历五月初五,就是中国传统的端午佳节,顾名思义,“端”,即开端、初始之意;“午”与“五”谐音,故称之为“端午节”。

记得童年时代,莱园地里的端午锦刚开始打苞儿的时候,就开始掰着指头数日子,眼巴巴地盼着端午锦绽放,等到莱园地篱笆墙上粉粉的端午锦竟相争艳时,端午节就到了,仿佛是这一大簇一大簇的端午锦带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一大清早,母亲和姐姐下河清洗糯米和箬叶了,吃过简单的早饭后,家家户户都在包粽子。这一天中的小孩子,便是最幸福的了,不仅有口福,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还可以一饱眼福,欣赏到包粽子的情景:瞧,在自家堂屋里,母亲早就忙开了,身系围裙,桌子上放满了粽子所需的原料,绿绿的箬叶、白白的糯米,蜜枣、赤豆等各色各各样的粽子芯。我和弟弟紧紧地围着母亲身边,不放过任何一个包粽子的细节,只见她用手轻轻拈起两片箬叶,一前一后,右手轻巧地一转,就形成了一个上粗下尖的小圆锥体,再将糯米慢慢地装进去,快装满时再放进去一个红红的枣儿——这就是粽子芯了,而后将“圆锥体”的上部分左右一裹,找根细麻绳儿一系,一个棱角分明的粽子就算完工了,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这时的我比任何时候都要专心,连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害怕在眨眼之间,粽子就成形了。

上小学的时候,端午节就更有意思了,因为母亲在我苦苦纠缠下,终于允许我自己动手包粽子了,起初仔细地看着母亲包了几个,感觉挺简单的啊,可轮到我的时候,两只手好像不听大脑的指挥,总是得不到要领,包的粽子简直是惨不忍睹,弄得“四不像”。母亲不厌其烦地教我一遍又一遍,手中的粽子总算有了一点模样……耐心地等到粽叶满屋飘香的时候,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挑出自己包的粽子赶紧吃掉,虽然看上去和母亲包的粽子差远了,但吃在我嘴里,却是最美味的粽子!等到粽子起锅了,母亲总会笑着说,哟,那个包的最丑的粽子呢?而我,早已笑着跑开了。

时过境迁,家家户户包粽子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尽管超市甲的粽子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可我怎么也找不到小时候吃粽子的感觉,好像粽子再也没有先前那般香味可口了。而端午节也似乎成了商家竞相“做秀”的由头,不同地方不同商家都在不约而同地举行包粽子大赛,名为庆祝节日,实为免费广告传统民俗文化意义上的端午节,落入商品沼泽。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多年前,我们某个邻国竞然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其国家的文化遗产呢!这对于我们是无可奈何的笑话,我只希望能找回儿时那种属于端午节特有的简单的快乐;在端午锦盛开的地方,笨拙地包着粽子,用甜蜜的亲情作馅,耳畔不时地传来阵阵熟悉的端午童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门框上,年年都是大丰收,祭祀屈原爷爷保平安……”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