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社区要闻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8月0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一小区一张表 牵动垃圾分类一条线

生活垃圾定点定时分类投放

曹杨新村街道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工人新村,1987年作为全市第一批试行生活垃圾袋装化的地区;1996年实行有机、无机、有害垃圾三分类;2011年“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政府实事项目正式推开;直至2019年全面落实生活垃圾四分类,重新起航再出发。曹杨新村街道历经30余年垃圾分类工作,在社区居民中早已灌溉了生态环保的种子。今年6月6日全面启动的新一轮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工作,辖区居民从不足20%的参与率,在短短1个月的时间,各小区已基本实现参与率超过85%,湿垃圾清运量激增近10倍。而这一切的起源,是一张小小的户数投放统计表。

一区一表,精确到户精细化统计精准施策

为全面落实生活垃圾定点定时分类投放工作,街道完成了120余个垃圾箱房、站点的新建、改造工程,并配置监控摄像头、电子秤、台盆、灭蚊灯、水枪等设备,保障厢房的规范使用、干净清爽。

同时,为每个投放点位设计了户数统计表,即将小区以楼组、户号为单位,做成一张表格,每日一表、一小区一张表,志愿者负责每天投放统计,通过每日横向比较,对于长期不投放垃圾的居民进行二次上门宣传,并研究有针对性应对方案。

红黑两榜,奖惩分明科学化排名赶学帮超

街道为63个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做到同步推进、同步落实,建立“居民区每日自查、机关干部每周抽查、第三方每月督察”的三查机制,并形成63个小区的打分排行榜,前十名小区为表扬红榜,后十名小区为警告黑榜,分析黑榜小区上榜原因,帮助其赶学帮超,实现全街道垃圾分类工作的整体推进。

而在居民区层面,街道启动垃圾分类投放21天激励机制,制作垃圾分类投放奖励卡,发放到居民家中,在垃圾分类推行伊始,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在连续投放21天后便会有份惊喜赠送到家,共有近10个居委会管辖的小区参与了活动,共发放奖励卡1万余张。

在奖励机制的基础上,各小区也根据户投放记录情况,排出楼组垃圾分类投放黑榜,综合施策补齐短板。邻里温情、代扔垃圾情感化落实温度邻里

一张小小的户投放统计表的数据,不仅仅代表着曹杨新村街道垃圾分类工作的成效,从小表格之中发掘大数据,在数据背后的故事也体现了基层工作的邻里温情。

桂巷新村志愿者发现家住15号三楼的独居老人黄阿婆有三天没有投放垃圾记录了,块长急忙上门探望,发现老人最近犯了流火,行走不便。第二党支部的党小组长龙阿姨和楼里的几位老邻居便主动帮她买菜烧饭,等老人吃完后顺便把垃圾带回家,等到定时时间后一起分类投放。

而在兰岭园、源园等多个居民区,更是借助志愿者服务队,形成了“邻里温情代扔垃圾”的自治项目。如兰岭居民区,3090户居民中,60岁以上居民近40%,其中独居老人超过400名。一些患大病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以及残障人士等困难人群,以前由居家养老服务员或是保姆代扔垃圾,但定时定点投放新规实施后,服务人员未必赶得上时间。

得知这一难题,小区里的“老周服务队”成员主动揽活,目前老周服务队的30余名志愿者志愿帮助小区内50余名残疾、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代扔垃圾,而这一份邻里情也感动着更多的社区居民,力所能及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之中,不管是报名参加代扔垃圾志愿队,还是垃圾箱房点位指导志愿者,亦或者是真正做到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在兰岭园这样的居民越来越多,一份用“垃圾”牵起的邻里情显得格外珍贵。

小小的一张表,推动的是曹杨新村街道63个小区垃圾分类工作不断向精细化、科学化、人文化深入。近日,街道提出争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的目标。相信全体曹杨人将会不断探索、不懈努力,为美丽家园建设助力、添彩!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