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发挥居委会“访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积极作用,切实让社区工作者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群众对社区服务和自治活动的知晓率和满意度,从2019年6月起,曹杨新村街道启动“暖心”行动,建立常态化走访机制,创新社区居民七彩分类管理法,通过走访能熟知居民实际需求,实现了走访群众常态化、服务群众精细化、解决难题实效化,切实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之事。 常态化走访群众 通过看、听、送,全面掌握辖区居民的基本情况。做好“三个一”,即每天一小时巡视走访制度;每周一次居委会内部的块长例会;每月一次更新块区内的居民信息。 看:看楼道和小区内环境卫生情况,重点察看垃圾厢房、健身苑、活动室、道路园林等处的环境保持情况;重点看望楼组长、社区团队骨干、志愿者骨干、独居老人、高龄老人、困难家庭、大重病人员、残疾人员、社区矫正人员、戒毒康复对象等;实地了解分片包干区域内居民的家庭生活状况和家庭成员情况;结合“路长制”、“河长制”,看小区周边环境和沿街商铺情况。 听:听取居民群众对市、区和街道、居委会在为民服务和社区建设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听居民群众反映的生活困难和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听居民群众反映的社区好人好事和邻里互助的案例故事等。 送:向走访居民发放居委会联系卡和片区服务卡,建立联系渠道;主动宣传和介绍相关为民服务资源;有针对性地向居民群众宣传和解读国家和政府有关方针政策,正确引导,积极宣传;在特殊时间节点重点慰问特殊对象,并送上慰问品。 精细化服务群众 完善居民区基础数据名册、建设民情信息页、建设分色管理居民区民情档案,实行《民情档案》分类精细化服务。值得一提的是,曹杨新村街道独创了七彩分类管理法,其中,红色为帮扶群体、橙色为关注群体、黄色为困难群体、绿色为资源群体、蓝色为放心群体、青色为青年群体、紫色为人户分离群体,通过建设分色管理居民区民情档案,以户为单位的分色分类治理居民名册,从而根据居民类型确定服务联系频次、服务重点,从而达到精细化服务群众。 走访过程中,各居民区根据本小区情况,对分类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并对走访频次、要求进行相应匹配,并同步完成“七彩群众分类管理服务机制一户一表记录册”的记录工作,做到实时动态管理更新。 实效化解决难题 完善1+3+x联席会议机制,形成问题收集—商讨—解决—反馈的环形机制,并完成线上问题解决记录。条块结合,一般问题做到及时解决;联席会议,难点问题协商齐力解决;片区联动,做到居委吹哨部门报到;行政党组,重大问题共谋解决机制。截至7月21日,街道20个居民区共召开联席会议231场,涉及议题595个,发布《社区治理综合问题专报》7期。 今年6月,街道150余名社区居委干部共走访居民3000余户。共解决各类问题209个,解决率91.27%,切实有效地解决了居民难事急事问题。此外,为了提升走访效率与质量,进一步强化了考核机制和通报机制,切实将走访落地落实,让居民得到获得感、幸福感。 据悉,在为期100天的普陀区“四百活动”百日竞赛活动中,曹杨新村街道的154名居委会工作人员集体出动,走访1.58万户居民,收集问题诉求1560件,解决率97.3%,街道办事处获得了“四百”活动优秀组织奖,杏梅园钱钢荣获“四百活动”社区工作者标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