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魏天灏(华师大附小 三2班) “叮铃铃,叮铃铃”一位世界著名的考古学家拨通了电话,“喂,这里是恐龙博物馆吗?我们发觉了一具苍龙骨骼化石。”那位考古学家正是20年后的我。 原来几年前,新闻头条上有一则关于苍龙的消息:在某某地带可能有一具苍龙化石。要知道苍龙极其稀少,我如果我挖到一句完整的苍龙骨骼化石,那一定对白垩纪时期的气候变化和海陆变迁有很大的贡献。当然对我的名声也是有很大的好处哒!于是我召集了地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挖掘工组织了一只“苍龙考古”队。 我站在一块高高的石头上,问大家谁知道苍龙骨骼化石具体位置?这时地理学家,走到我耳边俯身坚定地说了几句:“你看这里,地形凹凸不平,明显这儿曾经就是海洋霸主苍龙生活的地方。这里肯定有苍龙骨骼化石的。”我仔细观察了一番,这里的确像海洋的地形,可是我们还不确定苍龙的骨骼化石是否在这里呢?虽然这里这里曾经是海,但是苍龙是活动在火山附近,这里可没有火山或者是岩浆的踪迹,我们还得找到岩浆流淌的痕迹,在这痕迹旁边才有可能发现苍龙谷的化石。 大部队按照我的思路继续寻找,又找了整整半年,我们才确定挖掘地点。大家齐心协力拿起铲子和石镐,挖掘起了苍龙化石。终于两年后,一具完整的苍龙花石重见天日了。这时,我兴奋地拨通了这通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