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初,为转型升级,高陵路菜场正式闭场改建。高陵路上的永昌高陵市场是上海菜场2.0版本的标杆,也是上海唯一一个全国模范型菜场,菜场有3000多平米,周边居民购买需求量大、人气很旺。 要知道这个菜场可是真如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菜市场,摊位数量超过了300个,一下子关停,再加上现在夏季天气炎热,出门不便,有居民心生不满,拨打夏令热线反映“买菜难”问题。 随即,新闻综合频道记者到高陵路采访,也遇到了几个居民反映同样问题。 曹格格在现场看到,高陵路菜场虽然已关闭,但距菜场100米处沿街还有十多家商铺,蔬菜、海鲜、面点、卤制品、调味品等基本都能买到,但品种、数量跟原高陵路菜场肯定不在一个数量级。 高陵路南、北面各有一个菜场,步行时间大约在20-30分钟左右。不过高陵路附近的居民多数选择去相对更近的真金菜场,这家菜场内部设施跟超市较类似,明亮整洁,就连水产区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有居民告诉曹格格:“虽然真金菜场品种多、距离不算远,但我还是宁愿去高陵路沿街商铺,因为这里价格还是贵了点。” 以西红柿为例,真金菜场西红柿4.5元一斤,但高陵路沿街商铺售卖的西红柿每斤价格在2.8-4元之间。另外,为了保障居民们的“菜篮子”,街道方面引进了服务驿站,每周定期在小区设点卖菜,但新闻综合频道记者在现场看到摊位售卖蔬菜的有7、8种,荤菜少、家禽肉类全无踪影,只有一个摊位在卖梭子蟹。 街道负责人表示,其实居民的诉求,并不是买不到菜,而是买菜没有以前方便,现在能买的品种没以前多,有时去晚了还会遇到菜卖完了的情况。 从街道的各项举措可以看出街道已经积极想办法,尽量减少改建给居民带来的不便,但高陵路菜场的违建和传统的经营模式,一直以来饱受诟病,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希望居民对此多一些理解,街道在落实相关细节上多一些更人性化的考虑,双方携手度过最后几个月的“过渡期”。(部分来源:看看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