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习德修身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2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本期关键词:不忘初心

朱爱琴:做小区满意的“当家人”

朱爱琴
走访慰问社区居民
普陀区“大梁带小梁”书记工作室揭牌

下期关键词:甘于奉献

□记者 顾玲

“我坚守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百姓关心、涉及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朱爱琴一贯坚守的工作准则,也是她给居民留下的深刻印象。

今年8月前,朱爱琴是曹杨新村街道杏梅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退休后,她仍然没有忘记初心使命,发挥余热,担任普陀区“大梁带小梁”书记工作室带教书记和上海曹杨“薪火书记”工作室驻室书记,以另外一种形式,继续投身基层工作。

不忘初心 扎根基层20余年

1981年,朱爱琴参加工作,成为了一名纺织女工,1987年12月入党,现在已经有32年党龄。在1996年产业结构大调整中,朱爱琴通过上海市人事局招聘到普陀区曹杨街道五村二委任党支部书记。

“从纺织行业进入当时不为人所重视的居委会,许多同事和朋友都觉得不能理解,也有人劝我放弃社区工作。”朱爱琴坚定地说道,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时刻牢记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是抱着这样的初心和信念,她义无反顾地投身社区工作中。

刚到社区时,朱爱琴对居民区、居委会的概念很模糊,以为社区工作无非是管一些家长里短和婆婆妈妈的事。当她真正融入社区、投入工作后,才发现社区工作大有学问,社区党建大有学问。从此扎根基层群众工作整整二十三年。

1997年,街道提出再创文明小区,时任街道党工委书记的张宇慧决定把当时的市级文明小区芙蓉园划给曹杨九村,将五村一委部分(111号-135号)与朱爱琴所在的二委进行合并,让朱爱琴带头重新创文明小区。

“合并后的小区参差不齐,部分居民居住的环境脏乱差,违章违建、破墙开门、非法经营到处都是。”朱爱琴表示,为顺利推进创建工作,她首先带头拆除居委会的违建,当时老的居委干部都反对不让拆。“居委会是搞精神文明创建建设,不与民争利、不搞三产,居委会的违章一定要拆。”每每这时,朱爱琴都会据理力争。

第二年,朱爱琴又顶着压力,带着居委干部和民工在一年内拆除违建56间,关闭非法经营20家。

在拆除违建的过程中,朱爱琴会考虑居民的实际困难,把拆违和解决居民实际困难相结合。记得当时住曹杨五村顶楼的一户居民,房子小,知青回沪、四代同堂住在一套房子里,在顶楼水箱旁搭了违建。了解到这家人确实面临居住难题后,朱爱琴先到居民的单位五四二厂,找厂长和退管会领导说明情况,为他申请到一套住房,居民申请到住房后,便同意拆除水箱边的违建,直到现在,这位居民看到朱爱琴,都会由衷地向她表示感谢。

正是有了朱爱琴等工作人员的努力,拆违工作也顺利推进,小区的环境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1998年上半年创下区级文明小区,下半年就创下了市级文明小区,自此,小区正式命名为“杏梅园小区”。

有了一定的社区管理经验后,朱爱琴还率先提出“三位一体”的工作管理机制,1999年,时任上海市副市长韩正考察杏梅园小区,对朱爱琴的社区管理模式给予了肯定,现在也已为全市所推广。

真抓实干 尽心尽力为民解忧

“不管从事何种工作,我们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干什么’。有些工作岗位具有明确的工作内容,但居民区的事情相当琐碎,有时候反而让人难以把握工作重点。”朱爱琴表示,如果坐等上级安排工作,或等待群众来反映诉求?那往往已经到群众难以忍受的地步,问题也十分严重了。因此,在为人民群众服务这一初心的指引下,她决定主动找事干,切实服务好社区百姓。

二十年前,杏梅园隔壁的桐柏公寓还是一片荒废了10年的空地,杂草丛生,居民反应强烈。朱爱琴两次向人大提交议案向上级呼吁,决心要清除这个露天垃圾场。1999年,在政府部门的协调下,这片困扰居民十多年的露天垃圾场终于被清除了,并逐步建起红墙绿树、环境优美的公寓大楼。杏梅园居委会的办公地址也于同年5月搬入现在的地点,同时建立了老年日托所,医疗卫生服务站等“一站式综合服务站”。

2007年,曹杨街道对居民区的管辖范围进行调整,朱爱琴主动接手基础较差的桐柏园,第一时间走访调查,了解到居民存在三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个是出行难、第二个是停车难、第三个是非成套房改造,她积极帮忙一一解决,通过解决居民实际困难,切实改善了民生问题,使后来居委开展工作也得心应手,一呼百应。

勤于思考 总结12字工作法

这些年来,朱爱琴和她的团队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走百家门,知百家情,暖百家心,解百家愁”中努力实践执政为民理念,努力做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小区“当家人”,并逐渐形成12字工作法——即“找角色,沉下心,迈开步,走进门”。

找角色,即找准党组织书记在社区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对于“两委”班子成员来说,居民区党组织书记是班长,是“领头雁”;对于居民群众来说,居民区党组织书记是社区当家人。首先是做到三个“了解”,了解居民区情况,了解居委会工作定位,了解居民区党组织书记职责。其次是做好“三大员”,第一做好党组织的“示范员”,第二做好班子队伍的“管理员”,第三做好居民区工作的“指导员”。

沉下心,永葆工作热情。社区工作千头万绪,但却关系居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应做到两个“静心”,即:静心学习、静心思考。

迈开步,就是要走近居民身边,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发现,实现小区360度管理无死角。仅靠居委干部单方面“用力”,无法解决所有问题,需要居民区党组织,整合社区各类资源、力量,做到两个“互动”。

走进门,就要顺应群众期盼。居委会工作说到底就是为居民群众服务,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因此,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应主动走进两扇“门”:一是走进家门,二是走进居民的“心门”。

今年,朱爱琴正式退居二线,但她的入党入职初心不曾改变,她将继续发挥余热,努力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贡献自己的经验。“现在80、90后的年轻干部陆续进入基层,他们学历高,能力强、热情高,同时又对社区工作的繁杂琐碎、千头万绪感到不知所措。”朱爱琴表示,作为老书记,她要肩负起“传、帮、带”的任务,帮助年轻干部发挥特长和优势,理清工作思路、迅速进入角色,共建“年轻化、职业化、专业化”的干部队伍。

曹杨社区晨报已经正式开设“习德修身”专版,每期报纸将发布一个修身关键词,从词义本身、人物故事、身边评论、线上互动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如果你身边有符合关键词主题的好人好事,欢迎向我们提供线索或者素材。

电子稿请寄:

caoyang_hom e@126.com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