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不是遥远的标杆,它就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如何推动公共法律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呢?曹杨新村街道用这“三多”做出回答。 “一多”是构建立体化多维度服务网络。立足差异化功能定位,搭建“站-室-厅”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的深度覆盖。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立足功能全面、常日服务,为群众提供包括法律援助、法律咨询、专家服务、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公共法律服务。居委会公共法律服务室立足基础功能、按需服务,为居民群众提供包括人民调解、援助代办、法治课堂与法律服务联络等公共法律服务。公共法律服务客厅立足宣传功能、定期服务,为周边群众提供法治宣传、服务信息公开等信息化公共法律服务。 “二多”是拓展结构化多层次服务资源。围绕不同结构群体需求,积极拓展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提供多层次法律服务。针对当事人群体,与律师事务所、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沟通,争取上述专家资源入驻公共法律服务站,满足服务对象专业化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针对居委会干部及其他公共服务群体,建立包括区法院、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员等在内的公共法律服务专家宣讲团,提升公职人员及公共事业服务群体的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针对社区群众,组建包括街道调解员、志愿者在内的法治文化与法治故事巡讲团,为社区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及工作学习提供法律知识上的指引和法治文化上的熏陶。 “三多”是搭建多元“法律顾问”机制,为街道事务提供法律保障。积极推进居民区法律顾问工作,律所为居委会提供驻点接待、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律意见、参与疑难复杂矛盾纠纷调处等顾问服务工作。在“社区调解顾问团”基础上推动形成“社区公共法律服务顾问团”。 目前曹杨新村街道社区法官、顾问、律所律师组建的“社区调解顾问团”为社区疑难复杂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支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除了参与疑难复杂纠纷调处、提供法律意见外,法律顾问还参与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等服务。 在“三多”的支持下,曹杨新村街道的公共法律服务成果显著。上半年线上法律服务群共接待法律咨询17件。街道法律顾问共审核街道各部门合同57件,涉及金额1087.4万元。 曹杨新村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法律咨询服务窗口自5月6日起恢复对外接待,上半年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窗口律师共接待法律咨询177件,255人(次),居民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窗口律师共接待法律咨询66件,98人(次)。 上半年司法所共开展线上、线下普法讲座5次,200余人次参与培训。参与纠纷调解1件,办理其他法律事务17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