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杨一村作为曹杨新村的起源,见证了曹杨的迭代与发展,更承载了无数曹杨人的成长与回忆。在这样一个房屋、居民普遍高龄的社区,老人的日常起居与社区出行,往往是社区服务内容的重点。施云霞担任曹杨一村居委会主任一职已经是第六个年头了,作为一村的大管家,无论是疫情期间统筹防护,还是成套改造工作中,她都通过熟练的社区工作法与巧妙的治理理念,力争服务好每一位百姓、管好社区的每一个角落,被年轻社工们奉为“女神级”的前辈。 牵手一支队伍 给社区老人“心”的服务 2017年前后是社区志愿服务兴起与发展的过渡年,大大小小的社区中,都刮起了一片“志愿者”的风潮。但对于曹杨一村来说,年轻志愿者实在捉襟见肘,而许多热情的爷叔阿姨,也让社工们犹豫再三。就在这时,曹杨新村街道将社会组织引进社区,开展专业服务,施云霞看到了契机,便立即与合美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对接,与同时也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吴同教授,共同制定社区服务的职能体系,这样一来,“花甲天使”团队便在机缘巧合下诞生了。 所谓花甲天使,是在社区选取一些“年轻老人”,作为团队的志愿者。一方面作为社区人际点位,以点带面覆盖整个社区,通过人情关怀的形式照顾到整个社区的老人;另一方面由社会组织的社工为团队的志愿者定期开展增能培训、团建活动,为这些志愿者做好服务和后勤工作。 这3年来,“花甲天使”团队一致收获了社区老人们的好评,志愿者定期的照料与慰问,让老人们真的感受到“天使”一般的温暖。 在垃圾分类推行期间,施云霞考虑到老人们腿脚不便,分类难度大,更是与团队协商为他们“代扔垃圾”,被曹杨许多服务团队所效仿。这靠的是团队在社区中的高人气,和所有项目参与者一片“真心为民”的赤诚之心。 画出一份导图 为社区“萌新”指点带路 许多新晋社工在进入社区后,往往都是硬着头皮硬上,也不愿意拿出材料对标学习。发现了这点后,主任们都希望能有一种更好的形式,帮助社工们快速入门。 2019年,街道正式启动“书记主任增能计划”,一方面提升书记主任个人工作能力,提升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加强队伍建设,为优质社区服务打下基础。这一过程中引入了全新的思维导图课程,施云霞就和许多主任商讨,能否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结合主任条线工作与社区管理的思路,形成一张“社区工作全岗通”的思维导图,这样的想法与大家一拍即合。 了解到情况后,专门负责思维导图的导师课后特意抽出时间,在整个社区工作板块构架,与思维逻辑方面给予主任们指导,并在纸上一点一点画出整个框架。经过前后四稿的修改,三个月后,“全岗通”思维导图最终面世,这是曹杨第一份针对新晋社工大纲性质的指导教材,更是主任们结合自身经验与全新理念,开发的学习成果结晶。 搭建一个平台 为社区“更新”全力提速 2021年是曹杨建村70周年,为了能够重现当年一村“敲锣打鼓”搬新家的场面,街道全面启动了旧住房成套改造工作,而一村一工区二工区作为重点区域,也面领着最严峻的考验。 曹杨一村作为历史保护建筑,加上居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改造设计工作异常艰难。这时,搭建一个有效沟通平台的想法,在施云霞及所有社工的脑海中酝酿成熟:老百姓愿意说、看得懂、信得过,是这一平台的三大关键。 于是,在居委会一楼的办公室中,“事和院”悄然开张了。居委会首先请来了街道数十年居民工作的老书记与老科长,在办公室中专门听取居民意见,正确解读居民诉求,其次通过街道平台,链接到了辖区企业,通过v r看房的形式,直观生动地展示了改造后的效果;再来结合“花甲天使”与楼组长,共同动员共同策划,把所有的矛盾与问题都在“事和院”中化解。 有了这样的平台之后,成套改造推进工作有了标准化的路径与机制。目前,一工区已经全部完成签约,二工区与三四工区也将近签约100%,争取在村庆时再现一村搬新家的热闹场景。作为曹杨老牌居委会主任,施云霞对于居民热情大方,来者不拒。对于社区发展,能够融会贯通,无论是社会组织合作,还是平台、机制的搭建,都能够转化为社区实实在在的项目与服务,让老百姓真真切切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和优厚的待遇。在后辈面前认真严谨,待人接物如沐春风,服务居民热情亲切,是社工们的好榜样,也是社区治理的新标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