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版面概览

下一版   

 

2021年05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曹杨按下数字化转型“加速键” 助推智慧社区建设

创新智慧餐盘&刷脸支付模式
监控系统
智能门禁
“花坛景观”式充电桩

建设“电小二”数字营商系统,实现服务经济招商引资O2O;开发老年人送餐管理平台、引入健康服务资源;配置“四件套”充电设施,为居民带来家门口的充电安全……一直以来,曹杨新村街道坚持从老百姓视角,不断寻求数字化转型场景建设的切入口、突破口,聚焦高频急切和技术攻关等共性问题,并依托“一网统管”数据平台、数字化一条街等现有基础,发挥优势、超前布局,在数字营商、智慧养老、社会治理等领域,推出一批数字化应用场景,助力解决民生难题,取得良好成效。

□记者 顾玲 整理报道

“店小二”+“电小二”

激发数字营商“新活力”

普陀地处G2高速入城口,而曹杨新村街道地处武宁路沿线,是G2创新轴建设前沿地区。为此,街道充分整合好辖区科研院所资源、发挥好辖区招商引商资源,开启数字营商建设,用数字创新服务技能和服务功底,让“店小二”+“电小二”合体转型升级赋能“曹小二”。

街道鼓励辖区科研院所联合建设成果资源库、企业培育库、金融投资库、服务机构库等各类服务区域产业创新的资源库,并与数字招商服务体系相结合,形成标准化数据规范,纳入区域创新能力数据管理体系,促进曹杨街道特色产业的集聚,提升街道产业在G2创新轴上的价值密度。

其中,五零智慧产业科技园作为曹杨辖区内武宁轴沿线科创型园区,已先行试点启动建设曹杨地区“电小二”数字营商系统,跨前一步线上整合“微园区”,开通线上线下渠道集聚园区入驻企业资源,连通街道城运中心“一网统管”大数据平台服务经济模块。

“电小二”可通过看板管理实现园区经营管理全盘数字化,了解辖区招商载体资源的变化、入驻企业的发展动态、园区产业发展数字化分析并可提前预警经营风险。五零园区数字营商模式将在辖区内联动更多资源共同推进,充分发挥好“曹小二”服务经济主体责任,吸取“店小二”精髓,利用“电小二”工具,实现服务经济招商引资O2O。

贴心服务+科技赋能

构建智慧养老“新格局”

曹杨新村位于普陀区西南部,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个工人新村,辖区内老年人口居多,在数字化转型发展期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让数字红利在最大程度上惠及老年群体的需求极为迫切。对此,街道不断探索智慧养老新模式,推进智慧养老应用场景的研发,让社区养老服务更接地气、更有人气。

一方面是打通数据壁垒,让服务信息更智慧。在大数据平台中储存更新社区60岁以上居住、健康、老伙伴结对等养老服务信息,链接各养老机构的监控,人流计数、床位数等数据,并运用A I语音和短信服务,多部门合力打造智慧养老云服务。

其次是建造流程闭环,让服务功能更智慧。如,推出“益卡通”服务项目,结合上海市敬老卡和新版社保卡的金融功能,让社区老人在社区食堂内即可享受助餐优惠。受疫情影响,为了解决老年人每月集中缴餐费的不便,街道在“益卡通”服务项目上再次升级,定制开发了“曹食惠”送餐管理云支付平台。这不仅给订餐老年人带来了付款便利,还通过人员信息导入、商品价格配置、订餐单记录下载、派餐单分日导出等各类功能,实现了订餐信息收集、送餐流程监管、订餐情况等系列智能化管理。“创新智慧餐盘&刷脸支付”模式,让就餐结算更便捷高效。

都说“医养结合”,除了布局养老服务设施,街道在引入健康服务资源时也丝毫不马虎。如,依托曹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家庭医生签约,将医疗资源辐射辖区内的养老机构。在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智慧健康小屋,基于健康云平台,建立医养结合健康家园,提供动态医养服务。

因地制宜+一网统管

打好社区治理“组合拳”

在老旧小区中,由于硬件环境“先天不足”,极易导致社区精细化服务难以实现。面对这一社区治理难题,曹杨新村街道以智能充电设施项目为切入点,充分运用“一网统管”大数据系统,不断解决民生难点、痛点、堵点。

根据社区群众的充电需求,街道因地制宜,配置“四件套”充电设施。在具备条件的小区内安装智能充电桩,在道路沿线安装“花坛景观”式充电桩。每套充电桩可同时满足10辆电瓶车的充电需求;在已有充电设施无法满足充电需求,且不具备加装充电桩的情况下,在此区域安装智能充电柜,可同时满足8块电瓶充电需求,充电柜内设置烟感、温感、电压检测、气溶胶灭火等装置,最大限度的保障充电安全;针对外卖及快递行业从业人员日常高频次使用电瓶车的特点安装换电柜,能同时满足12块同类型电瓶的充电需求。所有完成安装的智能充电设施均接入街道“一网统管”智联普陀3.0大数据管理平台,对布点和使用数据进行归集、分析、应用,提高全流程管控的精准度。

在满足充电需求的同时,街道同步在高层住宅内安装“梯控系统”,并接入“一网统管”大数据平台,从源头上消除了高层住宅楼道停车、飞线充电问题,提高电梯困人事件处理的及时性,让居民的“垂直居住和出行”更安全、更放心。同时,街道还在高楼顶部安装5套高清“鹰眼”系统,全时段、广角度、高精度监控居住区、道路沿线智能充电设备使用,第一时间消除安全隐患,解决突发事件。在多个小区试点安装30套“曹杨眼”高空抛物监控系统,通过A I识别技术精准捕捉、追溯、举证高空抛物现象。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