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社区要闻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6月2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以学为本 以“联”促行

曹杨新村街道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追忆英烈
送教上门
党史“益起学”活动
“充电宝宝”项目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曹杨新村街道立足工人新村的“红色基因”,整合区域资源,将“村史”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以学为本,以“联”促行,打造家门口党史系列,不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组织联合

做优家门口党史学习教育

街道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贯穿全年的政治任务,及时组建了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街道党工委书记直接挂帅,全面负责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推进,并于3月7日召开了2021年曹杨新村街道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

会议向各基层党组织推出了三张清单和五个方面的要求,即落实好“学习清单”、“责任清单”、“工作清单”,开展好专题学习、专题宣传、专题培训、专题实践、专题生活会。

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坚持先行先学,发挥带头作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将党史学习教育抓实抓细抓到位。4月3日,街道党工委举行了“追忆英烈祭忠魂,致敬百年新征程”主题党日活动暨中心组学习(扩大),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

阵地联动

打造家门口党史学堂

街道依托设立在楼宇(园区)、企业中的党群服务站点和党建红色阵地,联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市级爱教基地曹杨新村村史馆,因地制宜打造以“1(知识讲堂)+4(图书借阅角)+6(现场教学点)+X(流动驿站)”为体系的家门口“党史”学堂,同步发布了家门口红色地图,方便党员群众就近学、深度学、实践学。

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轴心,联合武宁片区,打造“堂堂政政”党史学教“网红”打卡点;依托电科大厦楼委会“科学咖啡馆”的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微实践,并向周边24个党群服务站点辐射;升级打造“党史”学教流动驿站,将“党史+村史”直接送学进机关、进社区、进园区、进工地,实现“送教上门”。

宣传联手

传播家门口党史声音

依托“线上视频展播+线下点单授课”的宣传方式,让党员群众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借助“初心课堂·百人百讲”预约小程序,“按需点单”,一“键”了解最“in”的学教内容,做到党史学教“不打烊”,推进学习教育活动冒热气、接地气、有人气。

开启“微信公众号+市级媒体”联手报道的形式,做到核心课程重点推、大众课程整合推,进一步扩大党史学习教育的覆盖面和受益面。

打造“党史学习+思政课堂”创新模式,联手辖区内教育联盟,开展党史益起学系列活动,将党史的“盐”融入“思政课”的“汤”里,鼓励更多学生成为传承党史精神的“代言人”,并以“小手牵大手”的方式,将党史学习教育落到“实”处。

党课联办

讲好家门口党史故事

立足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的特殊历史地位,街道携手区委宣传部、区委组织部、区委党史研究室、区委老干部局等部门,共100名优秀讲师从百年党史、上海党的诞生地、普陀红色故事、曹杨工人新村四个方面切入,打造“初心课堂·百人百讲”,一起唤醒红色记忆,解锁初心力量。

4月24日,区委党史研究室的华校生老师带来了“初心课堂·百人百讲”之《曹杨新村的红色党史—我所知道的杨富珍》,以“村史”反映党史,用身边劳模故事引发感悟思考。

实事联做

共创家门口“党史”成果

街道联合区域内外的党建联盟单位,聚焦“老、小、远、旧”民生难题,以项目为抓手,推出了“三分钟绿色安全充电生态圈”的“充电宝宝”项目、以影像和声音的形式将百年党史送入寻常百姓家的“红色‘映’像”项目、为适应数字化转型新趋势,智能关爱社区老人的“智能‘箱’伴”项目和为构建全民免疫屏障“医”齐“杨”帆项目,将“党史”学教的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实事“答卷”。

近期,“医”齐“杨”帆实事项目携“‘医’齐‘杨’帆 健康相伴——新冠疫苗接种健康普及暨家庭医生团队进社区公益问诊活动”走进曹杨千万家,普及疫苗接种,消除老百姓的顾虑和疑惑,全力推进街道疫苗接种工作。

接下来,街道将持续以“学党史·践行动”为号令,不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以“比学赶超”的速度,进一步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