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风华曹杨

版面概览

上一版   

 

2021年06月2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新村记事

曹杨环浜观鸟随想

文 王银刚

在广袤的内蒙古生活十年后返回上海,总感觉被钢筋水泥丛林逼仄得喘不过气来。因为工作关系,我来到曹杨新村社区摄影采访,环浜的鸟语花香给我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自1988年有缘迁入曹杨新村,全长2208米的环浜便成了我接近大自然的首选。与工人新村同龄的环浜经过多次疏浚整治,早在2002年的统计资料就表明,两岸绿地面积已达3.5公顷,总水面24933平方米。含有乔木2900株,灌木6100丛,地被6800平方米,是曹杨新村中一条绿色环廊。

正值“酸雨”肆虐的年代,在这里居然可以看到对二氧化硫危害极度敏感的地衣,心中喜欢这个宜居之地。

曹杨环浜一泓清水在河边葱茏绿树和建筑小品的簇拥下缓缓流动,阵阵涟漪推开莲叶,晃动了水中楼宇的倒影。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居民邻水支起小桌打开矮凳沏茶品茗聊天、静静地赏花听鸟。还有已经搬离的居民骑自行车过来坐在岸边悠悠垂钓悄悄交流,忘情于莲花间微微跳动的浮标。他们说,钓翁之意不在鱼,在乎安闲度晚年。

这就是迎来建村70周年的第一个工人新村历久不衰、宜居吸引力与日俱增的一个亮点。

曹杨新村的居民感谢政府高瞻远瞩,在当年水体变质是填是治的争论中力排众议,以市场化运作、让科技领先使环浜重现生机,如今,这片“水下森林”成了上海城区水域生态治理的样板。政府的大量投入,使环浜面貌与曹杨新村居民的生活一样日新月异。

乌鸫以一声长啸打破夜的寂静,它春日婉转的歌声唱出东方曙色。早起的麻雀唧唧喳喳吵醒了白头鹎,它们成双成对的呼应着来到环浜边饮水、沐浴,斑鸠发出“咕、咕、咕”的叫声落地觅食。这些留鸟是终年活动在环浜绿地中会飞的精灵。

遛鸟人挂在环浜树上的笼中画眉鸟和绣眼鸟也群起争鸣,临河居家阳台上传出红嘴相思和芙蓉鸟以及漂亮的牡丹鹦鹉、姣凤鸟的歌唱,喜鹊也“洽、洽、洽”叫着常来报到,汇入了此起彼伏的大合唱。鸟类是自然界中生物链的重要一环,被科学家称为环境生态的指标,它维系着生物物种间的平衡。

与鸟儿同起的人们最爱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他们陆续来到环浜边的公园和绿地。迎着第一缕阳光在这里晨练,踏着轻松的音乐节拍跳起广场舞或引吭高歌。

在环浜的东西两处还各有一个临水的公园,那里是我观鸟的好去处。

曹杨公园占地33.8亩,早在1954年劳动节便正式开放。开阔的草坪和与环浜相连的曲池,被近百种2700余株树木所包围。岁月让自由生长的悬铃木、榔榆等超出了高大的楼房,枝丫错综、绿荫蔽日。

每逢春秋季节在这里可以见到种类和数量较多的旅鸟,曾经记录到较大体型的有黄地鸫、虎斑地鸫、杜鹃、椋鸟、鹊鸲、腊嘴雀和雀鹰等,与麻雀体形相仿的有鹡鸰、大山雀、田鹨、褐头山雀、灰头灰雀、三道眉草鹀、白头溪鸲、褐红尾鸲和红胁蓝鸲、蓝尾鸲等,体形较小如棕头鸦雀、白腰文鸟的有锈胸蓝鹟和多种柳莺。这里是鸟类的乐园,人鸟和谐。

兰溪青年公园有小桥横跨环浜,占地18.16亩,1984年改共青果园、苗圃为公园对外开放,可以登舟在环浜戏水。园内建有亭榭曲径,隔景花坛使近60种2000余株树木高低错落、紧凑有序、季相分明、树势繁茂。

园内除了晨练时人头济济,平日里也有吹拉弹唱诸多文化角。虽然园门正对商业、文化街,兰溪路上车水马龙,因为与附近的学校、机关内的成片高大绿树相邻,周边的老公房有郁闭的绿篱,它们已习惯闹中取静,与人为善。

数量众多的麻雀、白头鹎和乌鸫、斑鸠把环浜和公园当作集散舞台,这里依然是留鸟的繁衍栖息宝地。有了它们参与,环浜便显得生机勃勃,一派祥和。

随着这些年环浜围栏的多次更新,增设了亲水平台和健身步道,开拓了夜灯和泛光照明,环浜正在返老还童方兴未艾。随着花溪路、桐柏路等秋叶观赏打卡出名,宜人景色吸引来众多游人,悠悠环浜增添了曹杨新村居民的幸福感。(编者有删减)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