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版面概览

下一版   

 

2019年09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守初心 心怀大爱

大场镇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深入人心

居民楼里的垃圾分类“红黑榜”
家庭垃圾的“身份证”
垃圾分类入户宣传册
室外吸烟点集中处理烟头烟灰
互联网+传统垃圾桶
垃圾分类破袋小神器
楼道设置有害垃圾投放点
大场镇“环保小先生”

今年以来,大场镇党委号召全镇各级党组织,对标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镇创建标准,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地推进生活垃圾分类,通过制度保障、民意支撑、科技加持,探索实施“一五一十”工作法,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向纵深发展。五大特色举措 提升分类实效

镇党委牢牢抓住居民参与度这一核心,围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求,探索实施五大举措提升垃圾分类实效。

建立“环保小先生”制度 将陶行知先生创建的“小先生制”与垃圾分类工作相结合,鼓励镇域范围内23所学校、1.8万名中小学生主动当好“小先生”,教会全家人,带动一群人。

铺开居民楼里的“红黑榜”在全镇近9千个楼道(区域)实现“一楼一榜”,每周评出垃圾分类优秀家庭,提升广大居民群众做好源头分类的参与率。

完善“二维码”系统 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全镇约14万户居民已经建立了二维码数据库,成为家庭垃圾的“身份证”。

升级“大场e社区”APP平台通过“互联网+传统垃圾桶”的方式,已经实现与上海市“绿色账户”全面对接,可以实现结果追溯、分类查询、积分激励等功能。

凝聚志愿服务力量 党支部携手志愿者队伍,落实定时定点,加强宣传引导,通过积分兑换、星级评选等制度,进一步激发志愿者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性。十小贴心工程 聚焦分类服务

镇党委坚持结果导向,关注群众在垃圾分类中的实际需求,着眼细节服务,将垃圾分类做成民生工程。

点面结合扩宣传,让群众“知道投”统一制作一批道旗、大型宣传版面和小草牌发放到每个小区,部分小区还安装了太阳能语音提示宣传栏,通过感应自动播报垃圾分类有关内容;统一制作入户宣传册,明确垃圾分类意义、《条例》主要内容,详细说明生活垃圾的四分类。

营造氛围促融入,让群众“愿意投”  对现有垃圾箱房进行“颜值升级”,美化垃圾投放点;在小区出入口放置垃圾投放点位图,标注垃圾投放地点,同时明确“大场e社区绿色账户”积分的时间和地点;鼓励有条件的小区安装水池或便携式水箱,让居民“破袋”后能够洗手清洁。

设身处地谋便利,让群众“方便投”为每个垃圾点位配备湿垃圾破袋神器;在小区的快递柜旁配备“破袋小神器”;在楼道里设置废药品、废电池等小型有害垃圾投放点;设置室外吸烟点,集中处理烟头、烟灰这些干垃圾,尽可能为居民实行垃圾分类提供便利。

一个奋斗初心 狠抓规范长效

镇党委坚持对标创建要求,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长效机制。

明确社区垃圾分类“五有”标准,即有设施设备、有宣传告知、有物流去向、有长效管理、有分类实效。

紧紧抓住企业、园区等公共场所,实现“四规范”:即规范设备、规范保洁、规范告知和规范收集处置。

成立7个专项督导工作组,联合“黄马甲”等多方成立联合督导组,定期汇总经验做法、问题清单供所有小区取长补短。

每周进行垃圾分类工作排名,对每次排名后20位单位的党支部书记实行约谈制,确保工作推进实效。

目前,全镇居民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达到98%,70%左右小区实现垃圾分类纯净度85%以上。

垃圾分类重在坚持,贵在规范长效。大场镇党委将继续朝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奋斗目标,坚守为民服务初心,在建机制、强落实、显实效、聚人心上狠下功夫,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的“时尚指数”,为实现“实力大场、幸福大场、品质大场、平安大场”作出更大努力。(大场党建)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