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已过,寒冷的冬季由此拉开序幕。《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是阳潜阴盛、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的时节,自此以后,日头渐短夜渐长,阴入极盛之势,阳气潜藏于内,动植物都开始进入休眠期。中医认为,此时的养生当以“藏”字为要。 起居有藏 《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有云:“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为入冬以后,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宜晚睡,要保证每晚充足的睡眠。早出的人们要做好保暖措施,晨练的老人要避免过早外出,锻炼应在日头下进行,适度微汗即可,不可大汗淋漓。因为冬季气候寒冷,“寒性收引”,“寒性凝滞”,低温使脉络收缩,血行减慢,以致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易发生心肌梗死或脑血管意外等不良事件。 情志有藏 五脏之中,肾应于冬,为封藏之本,在志为恐。换言之,在冬季感受惊恐或情志的剧烈波动,会极大地影响肾的闭藏功能,继而使肾精受损。因此日常要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遇事常劝诫自己保持冷静,避免发怒争吵、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饮食有藏 谚语常说“立冬补冬,补嘴空”。立冬以后,人们可以开始用饮食进补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能量,以抵御严寒,并为来年的健康筑基。《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入冬以后较宜温补,不食生冷。羊肉、牛肉、鸡肉、虾、鸽、鹌鹑、鲫鱼等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在此时就很应季节。然而纵使在寒冬,这类温热之品也易伤津,建议稍佐甘润清解之品以制辛热。常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便是这个道理。白萝卜性凉,味辛、甘,功能清热生津、消食化滞,与牛羊肉这类温补之品同煮,可相辅相成。(静安区中医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