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策划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1月2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塑闲置空间 微改造改出“幸福感”

街道全年计划完成20个微改造项目

慧邻氧吧
粉黛乱子草
座椅材质从大理石变成防腐木
改造完成的凉亭

□记者 陈佳玲 整理报道

小区住久了,难免会出现绿化、设施不齐全的问题。谁不想家门口有些“新”变化?今年,大宁路街道计划完成20个微改造项目,并开展了“我的社区我的梦”为主题的微改造创新设计大赛,招募优秀设计、创意方案项目并实施落地。大宁路街道自治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所谓社区微改造就是对社区闲置空间进行整体功能规划,通过释放敞开空间,以微更新、微改造、生态修复为原则,激发公共空间活力,为百姓带来幸福感、获得感,提升城市形象,彰显城市魅力。接下来,记者就带大家看一看已完工的三个微改造项目。据自治办工作人员介绍,其它微改造项目也陆续进入了收尾阶段。预计将于年底全部完工。

微改造项目一:慧邻氧吧  坐标:慧芝湖花园

空地变身“网红”花园 种植40余种植物

国庆前夕,慧芝湖邻里中心广场空地上,原本坑坑洼洼的路面被重新铺平,杂乱破旧的车棚被挪出,取而代之的是错落有致的绿化景观设置,时下网红的粉黛乱子草自成一排,各色花朵、绿植美丽温馨,这块“L”形的公共用地变身成一块时尚休闲绿地,与街景、建筑融为一体。来到这里的居民都忍不住驻足拍照,感叹花园真漂亮。

这个“慧邻氧吧”项目是大宁路街道社区微改造项目与静安区绿化局共建的成果。花园里共种植有40多种植物,保证四季有花、四季有景;花箱可自由移动,方便后期开展活动;另设有4张休息椅,供居民赏花休息。

慧芝湖邻里中心广场的水泥空地已闲置多年,路面不平整、车棚设置单一,不仅与平型关路的街景极不协调,又因为周边商业不发达很难派上用场,公共空间利用率低。

2019年,大宁路街道开启“我的社区我的梦”社区微改造设计大赛启动前,面向社区收集改造需求点位,慧芝湖花园居委通过走访收集居民意见,召开听证会与联席会议共同出谋划策,最终决定将空地变绿地,增加人文、绿色气息。

慧芝湖邻里中心广场绿地改造空间面积较大,改造项目体量超过了微改造的标准。但是这块空地闹中取静,服务人群广,居民呼声大,同时如果改造得好,也能成为街区景观的一大亮点。为此,街道和静安区绿化局进行了对接。区绿化局很赞同这一改造的想法,并提出愿意带资改建。这一举措,正解决了改造经费超额的难题。

历经项目对接会、评审答辩会等环节,最终由陈学仲设计师设计的“慧邻氧吧”在社区微改造设计大赛中拔得头筹,获得了居民和专家的一致认可。

比赛结束后,绿化局和设计师积极沟通,努力促成了此次项目的落地。通过2个月的努力,国庆前夕,“慧邻氧吧”正式投入使用。立体的花架,形色多样的绿植,闹中取静的坐息区让大宁的街区多了一抹色彩。随风飘动的一排网红乱粉黛子吸引了不少过往居民的驻足停留。据了解,下一步,街道将利用改造后的绿地空间,开展多项便民服务、慧芝湖公益集市等,将社区菜场、公益理发、社区义诊、闲置物品交换等融入其中,为居民沟通交流搭建平台,为各项社区活动提供载体,真正做到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

微改造项目二:月牙湾  坐标:八方花苑

大理石换成防腐木,为小区增添“温度”

八方花苑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内有一个月牙形的小花园。须臾二十载,花园的面貌却一直未曾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花园内铺设的鹅卵石高低不平,大理石凳有多处破损。“花园很受老人和小孩们喜欢的,近年损坏程度越来越严重了。”八方花苑居委会工作人员说。

今年社区微改造设计大赛启动后,在征集改造需求点位时,八方花苑居委会第一时间进行了申报,并表达了小区居民对于花园修缮的迫切意愿。居民表示,一方面是希望可以调平道路,另一方面是能对大理石材质的坐凳做一些改善。“冬天大理石冰冷,坐起来非常不舒服。”

比赛中,不少专业设计团队都到现场进行了实地查看,并且也结合微改造项目的预算要求,进行了多稿设计。最终“月牙湾”设计项目获得专家和居民区的一致好评,获得落地的机会。

施工前夕,施工单位再次结合社区需求,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了方案确定。整个过程中,八方花苑居委会积极衔接,召开了小区实事项目的听证会,考虑居民实际需求,坚持每一个决定都充分尊重居民的意愿。最终确定了通过局部拆建、保留修缮的方式,选用保暖实用的防腐木制作座椅;路面坑洼的部分用鹅卵石重新进行填充美化。

一场微改造,不仅拉近了邻里关系,更切实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小区居民都说,今年的冬天变得更加“温暖”,以后再也不用瑟瑟发抖坐在冷冰冰的大理石坐凳上了。

微改造项目三:秀闲小角  坐标:平型关路2199弄

凉亭穿“外衣”,让社区多一个“避风港”

平型关路2199弄粤秀名邸居委会干部在走访居民时发现,有不少居民对小区中心凉亭有些“小嘀咕”。“一到冬天,凉亭的凳子变成了‘冷板凳’,我们都从家里搬椅子到凉亭。”“凉亭四周空旷无遮挡物,一吹风就冷的不得了。”每到冬天,凉亭就成了杂物处,不仅有各种椅子,还有废弃的席梦思用来挡风。对此,平型关路2199弄居委会也是十分头痛,但也能理解居民的难处。

今年街道在征集改造需求点位时,平型关路2199弄居委会进行了申报。

“凉亭的‘冷板凳’改造成了保暖的防腐木,并用绿化架来为居民挡风,给凉亭穿上一件‘外衣’。”平型关路2199弄居委会工作人员说,这是在征集居民设计想法以及多次召开小区居民代表大会后,最终确定的改造方案。

改造过程中,平型关路2199弄居委会同业委会、物业积极沟通。原先设计方案绿化架上的花采用的是盆栽,但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担心盆栽容易遗失。经三方协商后,决定由居委会、物业牵头,让绿化自治小组的成员帮忙将盆栽里的花移植到绿化架中,由土培种植养育。物业确保后续凉亭的维护及花草的养护工作。

“板凳不凉了,绿化架又好看又挡风,我们真的很爱这个温暖的‘避风港’。”居民们在这里休息、看报、聊天,凉亭又热闹起来,还有不少老人带着孩子前来凉亭处玩耍,欢声笑语不断。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大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