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高依璟(风华中学) 我出生于北方的一个小县城。那里不同于都市,承载着我年幼时的特殊记忆。 打我记事起就每天跟着奶奶去集市上卖菜。坐在吱呀作响的三轮车后,身边是一捆捆新鲜的蔬菜和那把沾了许多泥土的杆秤。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奶奶总是第一个到达摊位。几位常光顾的大爷大妈围在三轮车周围挑挑拣拣,时不时和奶奶唠唠家常,他们都十分信任奶奶,从来不担心奶奶会多贪几块钱,因为奶奶总是让杆秤翘的高高的。奶奶总说,咱不差那几毛钱,哪怕多给两根菜也不能骗人家。那时候我还小,只知道要诚实不能赚不该赚的钱。后来我长大了,奶奶也老了,眼神不好使了就不再卖菜了,杆秤也“归隐家中”。 后来,集市上菜贩手里的秤样式慢慢多了起来,有杆秤,也有电子秤。由于电子秤更便捷,杆秤便慢慢地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出。偶尔,收拾东西的时候,会拿出来端详端详,回忆往昔奶奶和秤的点滴,回忆跟着奶奶卖菜认秤的日子,奶奶总是手把手教我认秤的情景,想起奶奶那双满是褶皱的手,拨动因长期的摩擦而起了线头的秤砣挂绳,想起那根如今还占有尘土,刻度被磨损的杆秤,它是伴随我成长的一个老朋友。 如今我来到了中国最繁荣的大都市,这里早已不是大卖场与平原的样子,身边的朋友同学都与我有着截然不同的童年经历,他们没有见过杆秤,更不知道如何认秤,只依靠电子秤的屏幕得知读数,但在我看来杆秤和秤砣的配合是无可替代的,既是客观的重量,也是主观的评判。好像是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奶奶让我认秤,只有秤砣和菜一样重,秤杆才是平稳的,倒向任何一边都无法平衡。 秤杆子挑起江山,就像奶奶用秤杆子挑起了整个家庭,靠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诚信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靠的是每天的早起与对岗位的坚守。奶奶出身贫寒,大字不识几个,单单凭着双手让农田变得丰富,凭一杆秤搭建起了主顾间的和谐关系。奶奶想交给我的不仅是一杆秤,是她数年如一日坚持的品质。善良淳朴是奶奶那样的劳动人民的共同特点,是中国从古至今血液里流淌的劳动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