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居民区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3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记大宁社区战“疫”中的那些贴心事、暖心事

年轻人为防疫贡献智慧
物业联系商家为居民送菜

2020年的春节注定难忘。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而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

在大宁,各个居民区都迅速行动起来,做好看家护院工作。社区街角、小区门口、楼道走廊……到处都有社区工作者辛勤的身影。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用贴心、暖心、细心的陪伴凝聚起大宁人战“疫”的强大力量。在这其中,也涌现出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基层社区的治理智慧熠熠生辉。

大一居民区

志愿者和楼组长“联动”守牢社区抗疫防线

为了保障社区居民身体健康,加强对疫情的控制和管理,大宁路街道大一居民区发挥楼组内党员“三三制”的作用,和楼组长、志愿者联动做好楼组及楼群的防疫工作,成立党员突击队与居委干部、业委会及小区物业坚守居民区大门,守住社区第一道防线。

更新信息筑牢防线

大一居委通过在小区门口显著位置张贴海报标语、LED电子大屏幕宣传、喇叭播放及发放宣传册等形式,加大疫情防控宣传力度,用群众看得懂、听得明的语言,把疫情防控知识传递到每家每户。

居委干部告诉记者,志愿者和楼组长联动,楼组长们统一将情况及时上报,小区还会根据每日回沪人员情况,及时更新“社区疫情防控信息栏”,严把防疫第一道防线。

共建单位结对独居老人

“疫情无情,人间有情”。大一居民区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也不忘把温暖传送到辖区重点户和关注户。

居委会组织共建单位送饭上门。社区有很多独居老人,过年期间未去子女家,由于小区采取封闭式管理,谢绝走亲访友,许多子女无法长期探望,还有些子女在外地无法回沪,不能照顾到老人。一些老人年事已高,做饭比较吃力,一日三餐就成了大问题,有些子女就致电居委会寻求帮助。

居委会了解相关情况后,排摸统计有相关困难的老人,并找到共建单位良鹰饭店商量,组织未离沪的员工承担起了社区多户独居老人的送餐服务。一位独居老人告诉记者,他虽然一个人生活,但这次疫情期间,居委组织的共建单位的员工,天天给他送餐上门,让他十分感动。

既是楼组长也是志愿者

共和新路2205弄23号的顾阿姨是该楼的楼组长,也是志愿者。疫情期间,她把楼里的每户人家都加进了微信群,其中也包括回外地过年未回沪的租户。

有几位租户在回沪前都会询问顾阿姨上海的情况,顾阿姨都会详细说明,并劝解一些重点关注地区的租户暂缓回沪。就在前几天,三楼和四楼各有一户回沪人员,她带着他们来到居委会登记,居委会干部也告知他们居家隔离14天的相关事宜。

三楼的租户是一对年轻夫妻,带着2岁的孩子,他们居家隔离期间买菜很不方便,顾阿姨就主动承担起“代买服务”,隔天帮他们代买菜。四楼的居民是一个单身男士,自己又不会用手机点外卖,吃饭就成了问题。热心的顾阿姨主动询问是否需要买些日用品和冷冻速食等,并让他开出清单,她去超市代买。除此之外,顾阿姨每天都会在微信上询问情况。“虽然居家隔离不能出门,但没有隔断邻里情,要让居民们感觉到邻里之间的温暖。”

宝华现代城

80后当起排头兵 为小区防疫出谋划策

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很多社区都充分发挥居民区自治,积极行动起来。

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宝华现代城业委会积极发挥作用。在业委会主任陶美英的指导下,预备党员、业委会副主任潘海捷牵头成立了由业委会、物业、居委会“三驾马车”组成的宝华应急指挥团队,协助居委会共同制定小区防控方案,督促物业落实、开展人员防控疫情业务培训,按标准落实人员调查、公共区域消毒、外来人员管控等要求的工作,守护着小区的平安。

坚守排查防控一线  建议“三步进门法”

宝华现代城从建成以来,一直是一个半开放式的小区,为了做好这次防疫工作,居委和业委会、志愿者在疫情期间进行“地毯式”排查,做到返乡人员不重不漏;关闭小区次要出入口,门口加强人防力量,检查居民的出入证、门禁卡,测量体温,严禁小区外来人员进入。

作为一名通信行业的80后,潘海捷面对此次来势汹汹的突发疫情,用自己的技术专长和实际行动,为社区防疫工作献力。

潘海捷提出了提高管理效率的“三步进门”法:第一步,通过增设刷卡扫描区,确认小区居民身份;第二步,业主通过电话号码进行信息位置查询,确认14天内有无出上海的记录;第三步,通过体温测试确认个人身体状况。通过这样的严防严控,守护好小区进门的第一道防线。

为居民热心服务  一线捐款捐物

在落实好日常工作的同时,潘海捷还会时刻关注社区群、楼组群、楼组长群内的动态,只要居民提出疑问,潘海捷都会及时回应。同时,潘海捷还会加强疫情防控的信息宣传,对不方便下楼或者有需要的老人,主动提出上门的服务。

看到居委会一线服务人员物资紧缺,潘海捷及时捐出了一些口罩和几大瓶消毒液。“希望他们在为居民服务的同时,照顾好身体健康。”在他的动员下,很多业主也积极响应,在疫情严峻物资短缺的特殊时期,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助力。

“能够协助社区居委会,坚守在疫情防控的岗位上,为社区群众生命安全构筑起保护的屏障,我感到很光荣。”

潘海捷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我坚信,通过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我们国家一定能够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

新梅共和城

新物业进驻四个月 业主交口称赞

“看到业主群里有小区志愿者们发出提议,号召居民们为物业的工作人员献爱心,我和妻子马上按上限,各捐了100元。”2月22日,大宁路街道新梅共和城小区居民高清云激动地说。2月16日晚到17日,小区业主一天里就为物业捐赠3.5万余元善款。万科物业是去年10月进驻新梅共和城小区的,才短短4个月,业主们为何争先恐后要给他们捐款呢?

买菜、复印等难事全解决

“物业和保安、保洁等工作人员,为了小区的安全,没日没夜地忙碌,抗疫有功,我们应该支持他们!”顺着居民高清云的解释,记者了解到了这3.5万余元善款背后发生的故事。

“您订的菜到了,请到小区里来取一下。”2月17日一大早,居民刘先生收到了一条短信,他前一天通过物业管家预订的蔬菜,第二天就有人送到了小区里,并且每家每户分包好,通过扫描袋子上的二维码就能取菜,非常方便,这在小区已是常态。

疫情期间,小区居民都反映买菜比较难,附近菜店大多关门,出门又有风险,而通过外卖订菜,想要的菜不一定有。小区物业就联系了商家,定时定点给居民送蔬菜。为了减少业主的出门次数,万科物业和商家约定,每天凌晨4时将蔬菜送至小区,再由工作人员按照每户的订单分拣完成,中午前分配给所有订菜的住户,“目前小区每天的蔬菜订单量在800-1000斤。”物业工作人员说。

其实不止是买菜,居民打印、复印学习资料,物业也包了,而且是免费的。居民宋女士说,因为假期延长的缘故,学校老师发来很多学习资料,为了便于孩子学习,需要把资料打印出来制定成册,但她在小区附近找了一遍,打印店都没有开门营业。正着急时,得知小区物业可以帮忙打印复印资料,“我就去了物业,果然是免费帮忙,工作人员的态度也好,我们很感谢。”

靠着泡面维系一日三餐

为了做好防疫工作,自1月23日以来,万科物业对小区每天进行两次以上消毒,出于管控进出人员的考虑,小区由原来的13个出入口,减少到如今的2个出入口,期间每天24小时,物业始终有专人值守看护。

细心的居民还注意到,自春节假期以来,物业、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每天都扑在工作上,一直没有休息,十分辛苦。小区周边的餐饮商家基本都停止了营业,不少工作人员每天只能靠着泡面维系一日三餐。“他们为居民安居付出了那么多,我们也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一位小区志愿者表示,小区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大家都很安心,这离不开物业、居委会的严防死守,离不开保安、保洁员们的辛劳。

“一日捐”表达了一份心意

“不能再让他们吃不到热乎乎的饭菜了!”小区志愿者们经过热烈讨论,决定发动居民们为物业等捐款,“用于聘请厨师来为工作人员做饭等。”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2月16日,新梅共和城小区的业主群里热闹了起来,居民纷纷在群里表达了对物业、居委会等工作人员的感谢,志愿者发出了一个收款二维码,大家约定分3档捐款金额,分别是20元、50元、100元,愿意捐款的居民可根据自身条件,扫码捐款。

小区业委会主任葛悦透露,一开始大家只是在志愿者的小范围里讨论捐款事宜,后来把决定发到业主群后,大家都没想到激起了那么大的反响,“小区一共有2300多户业主,当晚10时募捐开始后,半小时内就收到了5000多元,原本打算开放3天的募捐活动,就缩短为了1天。”葛悦介绍,居民们在群里一边捐款,一边对钱的用途出谋划策,大多都希望请厨师做饭,还有的提出订盒饭,买暖宝宝、食品等。“让我们感动的是,小区里有的老人知道后,因为不会使用手机扫码支付,但仍然打算将现金送到志愿者手里,表达一份心意。”

新梅共和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赵健告诉记者,万科物业进驻小区时间不长,但已经用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态度等,赢得了广大居民的称赞,这次捐款就很能说明问题。“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厨师并没有请到,但已用善款采购了水果、牛奶、饼干等,发放给物业等一线工作人员,我们还在和周边的餐饮企业联系,请他们给小区工作人员送餐,让大家每天能够吃到热饭热菜!”

(本版内容综合整理自“活力大宁”、“上海静安”)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大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