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全景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4月2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严控卫生安全 提供暖心服务

大宁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便民服务有序开放

工作人员协助居民预约

□见习记者 王雪萍

“您好,测下体温、洗下手。”“预约了吗?在这里登记一下再取号。”像这样的话,大宁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一天要说无数遍。3月23日,应广大居民的要求,大宁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便民服务正式恢复开放,在遵循严防严控措施的前提下,提供多种暖心服务,满足居民需求。

减少开放名额定时消毒清洁

走进社区服务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在门口设置的等待区,原本宽敞的大门被红色的隔离带隔成了仅限一人通过的出入口。出入口前摆放了一张桌子,工作人员全天守在桌子旁,对来访人员进行测温、登记,给居民发放号码牌,引导居民去到所预约的服务点。

此外,为了确保安全,各个服务点的开放名额有所调整,除理发每天开放20个名额外,其余服务均开放10个名额,居民可通过“宁乐家”小程序预约各项服务。“安全工作是决不能懈怠的,任何人员包括工作人员进入中心前都要在等待区出示随申码、测温、登记,中心的工作区域也会进行每天早晚两次的清洁消毒。”服务中心负责人韩竹静介绍。

据悉,在恢复开放前,工作人员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对场所进行清洁、消毒;讨论方案,避免开放后过多人员聚集;登记便民师傅们的相关情况,确保达到条件再复工。目前,理发、缝纫、修家电、修手表、修锁、配钥匙等服务已经开发,师傅们都“全副武装”等待居民的到来。

多种暖心服务满足居民需求

2月3日,大宁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开始有工作人员值班,许多居民纷纷打来电话或到现场咨询:“理发开了吗?”“师傅什么时候复工呀,实在太想念他们了。”3月23日开放服务当天,一周的名额很快就被预约满了。

其中最热门的是理发服务,目前每天开放20个名额但还是供不应求。采访当天早上10点,记者走进二楼的理发室,就看见负责理发的师傅徐大龙一直忙个不停。在理发室旁边的休息室里,有3位居民在排队。“前两天来找工作人员帮我预约的,徐师傅手艺很好的,价钱也很合适。”今年56岁的居民王开俭是徐师傅的老顾客了,刚得知便民服务恢复开放就到现场寻找工作人员帮忙预约。每帮一位居民理完发,徐师傅都要用酒精喷洒空间、清理碎发。不仅如此,午休时间和营业结束后,工作人员都会对理发室进行清洁消毒,“双重保障”环境的安全卫生。

修家电的郑寿山师傅3月16日从安徽返沪,按照当时上海的政策出示随申码即可复工。但是本着负责的态度,郑师傅还是选择自行在家隔离14天再复工。目前,郑师傅已经在中心服务了8个年头,在入驻服务中心之前他就开始跟着居委会为老人做免费维修。“郑师傅人很好的,平时那些不需要零件的小修理基本都是免费的。”聊起郑师傅,韩竹静也赞不绝口。从周一到周六,郑师傅都驻守在中心,修理热水壶、电饭锅、微波炉等各种家电,满足居民需求。

像这样负责的师傅在中心还有很多,提供缝纫服务的高明、甘梅珍师傅、修手表的刘海青师傅、修手机的王克锐师傅、修锁配钥匙的陈艳师傅以及修拉链的蔡水生师傅目前都已复工,他们在延续“匠心”的同时,做好各项消毒防护工作,既为居民提供各项“暖心服务”,又保障了居民的安全。

倾听居民心声不断完善工作细节

“你好,这个预约的程序是怎么操作的,我父亲想过来理发。”得知便民服务恢复开放后,邬先生来到服务中心帮助87岁的父亲办理预约理发。“原来是随到随等的,现在要预约了还真是不太会。”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邬先生很快熟悉了预约流程。

考虑到前来参与便民服务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工作人员不仅在等待区和电子屏幕上醒目公开预约流程、使用指南,还安排人员在门口帮助不会使用小程序的老人办理预约。此外,中心还为残疾人、90岁以上老年人、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开启了绿色通道,安排专人全程协助特殊人群预约,并引导至相应活动场所。

“现在开放的名额比较少,到了现场需要登记、测温,居民难免会有不理解,但我们其实一直都在完善流程,希望能尽量满足需求。”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会不断细化服务方案,完善工作细节,力求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大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