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雪萍 整理报道 近日,大宁路街道慧芝湖花园居民区荣获静安区社区治理创新实践基地称号。大宁路街道慧芝湖花园居民区建立于2007年,是一个具有较高居住环境品质的居民住宅小区,现有居民楼组37个,居民3429户8573人。多年来,慧芝湖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围绕星级文明楼组创建的各项要求,积极建设美丽楼组,打造共同家园,让居民担主角,让邻里更有情。 星级楼组数量已达到16个 慧芝湖居委会介绍,他们在美丽楼组创建过程中,十分注重居民在楼组创建中的主体作用,注重楼组创建后居民自治元素的增量。在挖掘和整合楼组建设资源的基础上,组织居民主体创建美丽楼组,形成了活力多样、各具特色的美丽楼组品牌。 11-12号楼联合共建的“连心楼”、27号楼创建的“生态楼”、7号楼创建的“亲子楼”、1018号楼创建的“便民楼”都是慧芝湖花园居民区的“明星楼组”,党总支和居委会根据不同楼组的目标定位,组织指导楼组开展了各种贴近居民、贴近生活、互助互动的活动项目。“迎新年楼组音乐会”“邻里一家亲浓浓粽子情”“舌尖上的邻里情”等活动使楼组居民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楼组文化,提升了楼组居民对美丽楼组创建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为进一步提升居民楼组创建团队的自治能力,提升居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党总支、居委会还搭建了居民楼组长参与社区自治管理的平台,一方面通过加强楼组长队伍建设,多方面多渠道健全完善楼组长工作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完善楼组、楼群的横向交流机制,通过美丽楼组建设的载体,将群团组织优势力量注入到居民楼组,形成共创合力。目前居民区星级楼组的数量已达到16个,占居民楼组总数的43%。楼组居民主体作用的发挥,也让居民区志愿者队伍建设获得了长足发展。清清护河志愿者团队、群防群治志愿者团队、慧夕阳为为老服务志愿者团队、平安夜跑志愿者团队、交通安全志愿者团队等社区自治团队相继成立,社区老中青居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的行动,进一步提升了居民参与“美丽楼组共同家园”建设的自治意识和活力。 邻里中心成为“社区大客厅” 如今,慧芝湖居民区邻里中心已被打造成集生活服务、文体教育、公益互助等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大客厅”。其所拥有的多功能活动室、社区活动室、图书室等实体活动场所已成为居民区开展美丽楼组、共同家园建设的主阵地。 在慧芝湖邻里中心,定期开展的联谊沙龙、走访培训、学习交流、微讲堂等活动,让社区工作者、社区达人、自组织骨干在学习交流制度的完善中提升了美丽楼组建设的能力;通过美丽楼组居民公约的讨论制定,楼组环境美化、文体活动开展和互助服务等方面标准化的实施,使美丽楼组建设的水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跨楼组、跨小区、跨社区的深度交流,让美丽楼组创建好的经验做法被制度化得以推广和应用,楼组居民自治元素有了增强和提高。 8月12日下午,慧芝湖邻里中心的活动室开展绿植生态瓶制作的活动,来自各个楼组的居民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将少量的植物,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和其他非生物物质放入一个密闭的光口瓶中,制作成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在“社区大客厅”内,每月都会组织开展多场类似的主题活动,让居民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增进邻里感情。 青年力量注入社区管理 以美丽楼组建设夯实共同家园建设基础,以共同家园建设提升美丽楼组品质,让青年青春的力量在美丽楼组、共同家园的建设中展示并迸发出活力。近年来党总支,居委会开始把社区建设力量的凝聚聚焦在社区居民的青年群体上,在组建慧芝湖三期业委会的过程中,推动产生了一个由青年力量为主体的业委会。 业委会成员平均年龄在30多岁,主任、委员均是“80后”“75后”。这支年轻的业委会团队也不负众望,根据所在小区情况制定了相关的社区治理服务清单,运用特长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两年内完成了不少实事性项目。通过座谈会、微信群等线上线下的形式,组织业主讨论当下最受关注的“垃圾分类”“楼道不堆物”等议题,为美丽楼组、共同家园建设出谋划策。社区青年力量参与社区美丽楼组和共同家园的建设,不但给小区物业管理带来了新鲜的活力,也给社区家园建设带来了新思维新角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