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雪萍 整理报道 社区微改造是一项“民心工程”,对打造城市宜居环境、提高居民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大宁路街道各小区从居民需求出发,对小区进行“微改造”。昔日的“脏乱差”小区渐换新颜,居民们对家园重新生出发自心底的热爱,也让维护家园的自觉和文明因爱而生,实现了“颜值”和“内涵”的双升级。 宁康家园 绘就文明家园 清晨,温暖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小区门口粉饰过的墙壁上,铺设的柏油路面和进出的车辆相得益彰,三五成群闲谈的居民有说有笑……完成小区外墙微改造后,位于共和新路2203弄的宁康家园换了“新颜”,重新焕发活力。 宁康家园小区门口是居民们每天上下班、出行的必经之路,作为小区的进出要道,空白的墙面上只有一个荧光显示屏,略显单调,又不能体现小区的文化氛围。在听取居民意见后,大一居委会与宁康家园小区业委会共同商定,为涉及面积为30平方米的墙面进行艺术手绘。 为了使彩绘质量更好、寿命更长,需要把墙面重新做一遍防水和粉刷。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车辆和人群的通行安全成了业委会最头疼的问题。“由于梅雨天气的影响,使墙绘实施周期加长,墙绘使用的铁架占用了小区本就不是很大的通行道路。”业委会副主任吕传银说到。了解到情况后,业委会联合居委会、物业进行实地走访宣传,与居民解释沟通,获取居民的理解,并做好出入小区的分流工作。 如果说遍布大街小巷的宣传标语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面子”,那么小区里墙面所展现出的“文化味”则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里子”。宁康家园小区墙绘以中国梦、传统文化建设宣传为主要内容,在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通过一幅色彩斑斓、别致精美的创意主题墙绘塑造文明和谐新风,不仅让老小区完成了逆生长,使原本灰暗赤膊的墙体被粉饰一新,也让居民们拥有了家门口的新风景,润物无声地传播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方寸之间,每一道线条的描绘,每一块色彩的填涂,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经过近3个月的协商、设计、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元素跃然于墙体上,变身后的墙面焕然一新,成为小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既提升了社区的文明水平,也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指数,促使居民由“被动看”变“主动看”,让大家在观赏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居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新弘国际小区 筑起安全屏障 走进新弘小区,一股清新的气息迎面而来,干净整洁的道路,崭新的小区围栏,楼前原本裸露的地面种上了花草,三三两两的居民聚在一起拉家常,时而传出一阵欢声笑语。 新弘国际小区建设于2008年,据了解,之前的新弘国际小区绿化存在维护不到位、绿植生命周期短且没有及时补种等问题,许多地方黄土裸露,缺少植株,让居民们很是头疼,随着小区“微改造”项目的深入开展,新弘国际小区华丽变身,小区“颜值”再加分,社区焕发出新的活力,让居民生活更“宜居”。 前两年,新弘国际小区大门的铁围栏锈迹斑斑,腐蚀程度不一,给人一种摇摇欲坠之感,对于进出小区的居民来说有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了居民的安全,新弘国际小区将大门铁围栏进行翻修,在添置新围栏的基础上物尽其用,把之前还能用围栏通过二次加工后与新的围栏相结合,打造成了如今的新围栏,为居民进出安全筑起了安全屏障。 在社区“微改造”之前,新弘国际小区的3号楼前有两颗与人齐高的铁树,小区居民走路或 者骑车很容易受伤,特别小孩子在小区玩耍,非常危险。为了消除这个安全隐患,小区业委会协同绿化改造工人将铁树移栽到了小区绿化中心位置,并补种上其他植被,在降低危险的同时,也让小区环境更加整洁。 新弘国际小区在没有进行“微改造”之前,许多楼前的地面裸露,小区居民一下楼看见黄土见天的场景,不免有些抱怨。据了解,自7月“微改造”项目实施至今,新弘国际小区共改造四处地面,两处围栏,通过移栽、补种等方式,适当调整增加绿化品种,目前增加了黄杨、大叶女贞、麦冬等植被,总共改造绿化400多平米。 “以前小区地面黄土裸露咧,我们平时下来遛弯看见了都向物业反映的,现在小区绿化环境好了,我们更愿意下来遛弯了。”居民李阿姨说道。如今小区里的绿化环境改善了,居民的心情也好了,大家脸上都挂着喜悦的笑容。 宝晏佳苑小区 厚植绿色生活 小区微更新在为居民营造更高品质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改变着人们的心情。漫步在小区,只见树木葳蕤,映衬着干净的水泥路面、步行长廊、临水小径……近日,宝晏佳苑小区内又多了几抹“绿”,一方方“绿”的微改造,燃起了居民们的格调生活。 宝晏佳苑小区是新建商品房小区,整体设计风格以自然、绿色为主,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区域环境品质、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成为小区治理的新课题。 因前期绿地土质贫瘠、土层较浅等问题,导致小区内部分绿化叶片枯黄,个别植物品种生长退化,部分杜鹃长势不尽如人意。为了给居民营造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更好地改善小区绿化,宝晏佳苑小区决定在社区环境内“作文章”,通过改良土壤和更换适宜种植的品种,为小区装扮、点缀了各色草花,用心把小区扮绿扮美。 小区绿化微改造方案制定后,居委会、物业、业委会“三驾马车”齐发力,细化微改造工作计划,根据小区具体实际,通过动员小区居民参与,对小区的花坛、道路旁、绿化带等多个地方进行绿化补苗栽苗工作,特别是缺空的部位更是用新的花草树苗进行了补种,换上适宜生长的果岭草、女贞球、三角梅等绿植,使小区绿化整体上更加美观和整齐,让小区更加绿意盎然。 在绿化管理方面,小区业委会还特别聘请专业的绿化人员进行养护种植工作,原本的“灰头土脸”在绿化师傅们的妙手下摇身一变成为精心打造的“最美风景线”。“人家看美景都去公园,阿拉屋里厢就有‘微景观’,不用多跑路了。”看着新栽种的花,过往居民纷纷驻足,表示会努力养护好小区的花花草草,让自己周边的环境变得更美更适宜居住。 小区绿化带改造完成后,居民们对大厅内的绿植改造呼声也越来越高,为使小区的公共区域更加舒适和温馨,在听取居民建议后,业委会在居民们每日必经的大厅中摆放了万年青、红掌、桃叶珊瑚等盆栽绿植。 为了让公共大厅内的“微景观”常换常新,业委会还牵头开展了“爱心苗圃”领养计划,发动一批“小小志愿者”对“绿植”进行长期维护。一盆盆的绿植摆在大厅内,许多热爱绿植的“小小志愿者”们纷纷来认领,大家都自觉地将照顾好公共空间里的绿植当做自己的使命,邻里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睦融洽。 宝华现代城 守护绿色家园 宝华现代城小区建于2007年,之前走在2399弄小区道路上,映入眼帘的便是两旁没有围栏的绿化带,靠近路边的土地黄土裸露,绿化草坪踩踏严重,不少居民都向居委会反映,并提出对绿化带增加护栏的诉求。 在听取居民意见后,宝华现代城居委与业委会共同商议,决心打造“‘YOU’的三次方”绿化围栏改造项目。 第一个“YOU”代表“幽”,即通过硬件改造,营造安静惬意的生活环境。宝华现代城小区对2399弄2号岗门岗两边绿化带安装了防护栏。经过改造工作人员的努力,一条约300米的清新亮丽的“护栏”展现在大家眼前,大大提升了绿化带的观赏性与美观性,同时也防止了小区居民横穿绿化带导致的踩踏,以及小区车辆乱停后的碾压。 安装好的护栏不仅坚固、美观,而且与绿化带的颜色完美融合,相互映衬,成为了小区一道亮丽的新景观。不仅如此,改造工人们还将绿化带内凹陷的地方一一填平,并补种上新的草皮。通过“微改造”小区创造优美的绿化环境又前进了一步,赢得了小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和赞誉。 第二个“YOU”代表“你”,即号召每个人的参与。硬件改造完成后,小区“三驾马车”同频共振,充分激发社区共治力量和居民自治力量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公开向广大居民开展“护绿之声”文明标语征集,通过开展居民绿化宣传标语,宣传排插征集活动,让更多的居民加入到社区在治理中来。 “小草青青,足小留情。”简单的标语有着不简单的含义,在宝华现代城小区,经常会有小朋友横穿绿化带,不但损坏植被,在玩耍中也很容易受伤,“足小”一词更好地提醒小朋友们在爱护花草的同时避免被植物划伤。别出心裁的标语体现出的是居民之间的温情。在大家集思广益中,一张张写着居民“心声”的宣传标语排插,被插在了绿化带内。 第三个“YOU”代表“柚,即”宝华自治的品牌项目“宝华柚子节”。在这次“微改造”中,宝华现代城小区还将征集优秀居民护绿标语,并结合护绿、卡通柚子等形象做成草地插排,插在车辆容易占道毁绿的位置,人文提醒居民爱护社区,让自治品牌与“微改造”项目充分地结合在一起。 明园森林都市 清理“陈年积垢” 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堆放在公共区域,芬芳的绿化带成了腐臭的垃圾场,废旧桌椅、沙发、杂物柜堆放在楼梯间居民进进出出好似翻山越岭……垃圾分类如火如荼进行,可这些“大家伙”却让居民们犯了难。近日,明园森林都市滴翠苑通过“微改造”清理小区“陈年积垢”,给居民们带来了“大幸福”。 明园森林都市滴翠苑一期建于2007年,在建设规划时期北门便有一绿化带空地,自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社区物业将此处设置为临时大件垃圾、建筑垃圾堆放点。但缺少监管、相对开放的设计,不仅施工单位在此随意倾倒建筑垃圾,部分环保意识较为薄弱的居民也“钻了空子”,将生活垃圾随意倾倒于此。 时间一长,这里俨然成了“露天垃圾场”,大风一吹,扬尘混着垃圾的臭味,不仅让附近的居民纷纷闭门关窗“敬而远之”,连清运人员都对此颇有怨言。小区居民为此多次投诉,虽然社区和物业都尝试过用圈拦、增加围挡等方法,但是收效甚微。 近日,明园森林都市滴翠苑社区把建筑垃圾堆放点位的改造问题提上了议程。经过多方协调,最终将小区北门“煞风景”的大件垃圾临时垃圾堆放点位成功“变身”。原先的“开放式”大件垃圾、建筑垃圾堆放点经过“封闭化”改造,即在改造点位搭建铁围栏、加装门档,形成一个约20多平方的垃圾厢房。扬尘、噪音、异味与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的问题均得到了有效解决,小区环境变得更加整洁美观。 给建筑垃圾“安好家”后,居委会和业委会广泛动员在设计、美术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大朋友”和“小朋友”,齐齐做手工,为改造后的垃圾厢房贴上垃圾分类宣传标语和卡通墙画,给投放点“补妆换新颜”。不仅如此,明园小区还根据居民意见,设置了公示牌,表明了投放时间和联系电话,方便居民反映情况。业委会还安排了专人进行24小时看管,并且与小区垃圾清运人员做好对接工作,协调好时间对大件垃圾、建筑垃圾进行一周二次的清运。 通过半个月的试点,大件垃圾、建筑垃圾堆放点“三规范”基本形成,即点位规范建设、物业规范管理、居民规范投放,小区的整体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提升居民居住环境,是工作的动力,接下来我们居委还将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居民的身边事、烦心事,让小区环境变得更好。”小区居委书记周慧兴说道。
|